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论》读书笔记(2)

2023-03-21 21:56 作者:SYUHIN  | 我要投稿

(括号内为本人理解或举例。)

 

第一篇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一切商品,对于其所有者,皆为非使用价值,对于非所有者,则为使用价值。

 

商品以价值的资格互相交换,因此,商品在实现自己的使用价值之前,必须先实现为价值。但在另一个方面,商品实现其价值前,又必须表示它有使用价值。因为,在商品中投入的劳动是否计入,就要看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否满足他人的欲望。但是否满足欲望之前,又只能依靠交换来证明。

 

在以物易物的交换阶段,从一个商品所有者的观点来看,别的每一种商品,对于自己的商品都是特殊的等价,自己所有的商品对于其他一切商品则是一般的等价。但所有商品所有者都是同一地位,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也没有一般价值形态。(说明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基准衡量价值)让商品以价值划等号,因此它们都没有商品资格。

 

要使他们的商品成为商品,就要让商品与别的一般等价物发生对立的关系,然后他们的商品才能以等价物的资格发生相互的关系。(这个一般等价物很明白就知道成为了后续发展出来的货币)

 

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为人类劳动一般的体化,则天然最适合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机能的商品——贵金属——越是取得货币形态。“金与银非天然为货币,但货币天然为金与银”。

为什么货币天然为贵金属呢?

商品的价值可以抽象为人类的劳动,又价值的量的差别就纯然是量的差别;所以货币商品也必须只有量的差别,必须可以随意分割拼合。所以货币天然为贵金属。

 

商品的等价形态,不包含商品价值量的规定。交换过程中,给予货币商品的,不是价值,而是特别的价值形态。就比如我们知道黄金可以与任何商品交换,但我们仍不知道一g金的价值是多少。(不理解的话,把金换成人民币想)商品的价格全看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规定的。货币也是一样(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因此金当作货币加入流通界时,它的价值已经由产地规定好了。


《资本论》读书笔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