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窝花脸说北京中轴线:天安门

2020-12-07 10:56 作者:思窝Ciwor  | 我要投稿

天安门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15年)更名为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间为御路桥,汉白玉石栏杆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云板。

天安门前的两对华表为明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时建立,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华表顶上蹲兽叫“犼”,望着皇宫外头,又称“望天犼”、“望君归”。

天安门前这两对石狮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高2.5米,加上底座总高近3米,头顶13个疙瘩,前腿上有个“圆钱”纹,身披缨络盘结锦带,胸绶带上有环铃和缨络穗坠,按当时规制,是最高等级的石狮,是北方石狮的代表。

天安门城楼为木结构建筑,大殿飞檐下是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檐枋有金龙和玺图案。

天安门是北京中轴线14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之一。

思窝:花脸

思窝花脸说北京中轴线:天安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