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大川周明 日本昭和时代的随笔

2023-03-13 13:45 作者:天空飞翔荷兰人  | 我要投稿

我本人很多年前看过日本政治史,但是基本忘光了,残存印象写一下我个人看法。

我上一个号有一期明治维新倒是涉及过这个方面,主要从日本明治维新后权利结构进行论述。

(我自己都找不到了。)

只能临时思考一下,谢谢临时不严谨的看法。

日本作为后发工业国家,其面临的现实资源条件是十分局限的。

1,粮食不能自给

2,原材料与商品市场依靠海外。

而且由于是后发国家,其工业水平属于二流在当时时空下并不具有质量优势,而只能靠价格优势。你们懂的。

而且其海外市场与原材料产地多数属于列强殖民地或门户开放中国这类地区。既不能像英国帝国特惠制这样依靠现实政治优势保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又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拥有广袤内部市场已经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支撑一个庞大的经济体。

所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采取大陆政策,以向着满蒙朝扩展实际上是当时时空条件下不得不采取的现实战略。

在国土狭小,资源有限,又采取了大陆政策,而且又维持了一只庞大的海军以保护日本作为岛国必须的安全。

那么在大陆政策,岛国安全必须维持的海军之下,有着庞大军备压力(支出压力),而且由于上面现实经济因素,日本国力有限。所以按照负担转向最弱者原理。相对而言,日本民众特别是农村居民便承担了非常大的实际税赋。

按照当时史料,日本之农村居民其生活水平并不比当时东亚大陆主要省份居民强很多,为了工厂一周一次的豆腐肉汤,农村男女趋之若鹜。而且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找不到出路的日本农村青年男女,多前往其他地区发展。例如著名的日本女孩南洋卖春,日本农村人移民拉丁美洲。

所以在这种具体时空条件下,日本社会内部矛盾很大。

包括日本海陆军矛盾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海陆军矛盾除了历史原因的藩阀政治历史原因,更多的是日本大陆政策与日本岛国现实地理地缘之间的矛盾,执行大陆政策必须拥有较多陆军,而日本本岛安全却建立在大规模高质量海军之上。

这种矛盾之下的预算冲突,经历了整个明治末期,大正时代,到昭和开战前的几十年。

而且由于日本之权利结构在明治元老逐渐凋零(他们的私心),实际上是指向了军部政治。军部取代大正德莫克拉西获得了实际上日本之权利(倒阁权)。

而军部之势力现实中以日本陆军为主,(为什么,海军如果能把他们的410搬上岸当我没说。)而日本陆军之组成,由日本社会中下层组成,而这些青年将校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矛盾,残酷社会压力的亲历者。从士兵到低级军官,很多人的家人苦不堪言,甚至有姐妹南洋卖春的现实。从而出现了青年将校与社会舆论一起构成的陆军基层对于陆军高层与日本政府的强大压力。

这样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出现了日本从明治末期到昭和时代多次刺杀,暗杀,乃至于226事件。实则是日本内部矛盾逐渐爆发的趋势。

大川周明便是这样历史脉络中的人物。他本人日本改造大纲,实际上忽略了一个现实。即便是它的左翼纲领得以进行,也依旧要面临上面提到的结构性矛盾,资源不足的问题。那么在这种现实下,大川周明转向军国主义是一种很现实的事情。不是大川周明左右横跳,而是大川周明逐渐认识到了当时日本的现实,而作出了符合现实的改变。

任何纲领,理论都无法摆脱现实资源限制,时空条件限制。

临时写的。

关于大川周明 日本昭和时代的随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