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归为废案)【TVP-VTU的造船厂】远东的铁血龙-----自设世界观的中国战列巡洋舰
在该世界观1939年,为了应对IJN方面可能的新型重巡洋舰和老式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以及保护中国海军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执行任务,在中国海军成功得到了一次份额巨大的拨款后开启第三期海军扩建计划(1940-1950)中,为了满足上述目标决定设计一型战列巡洋舰(本质上是大巡)
这些战巡均由中国委托德意志共和国设计,其蓝本则来自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级战列巡洋舰(属性完全对应史实线的沙恩霍斯特)但是其主炮采用中国方面为此自研30/31式305mm或35/30式350mm舰炮,副炮则基本上由127mm高平炮组成,改型战列巡洋舰被称为南京级

A系列案是前1后2布局,其受到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级的影响较小
A1的主炮为9门305mm
A2的主炮为6门350mm
因为设计并不突出而且主炮布局在进攻时颇为尴尬,A系列并不让人满意

B系列的布局为经典的德式布局,前后各两座炮塔
B1的主炮布局是前2+3后2+3为305
B2的主炮布局为前2后2为350
B3考虑使用进口SKC/34型380mm舰炮,安装6门,而原三号炮塔位置被152mm副炮取代

C系列的布局非同寻常,其设计参考了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采用四联装炮塔,后部甲板的火力缺口交给9门15/23型152mm副炮填补
C1案为前部安装两座4联305
C2案为前部安装两座三联350
C1甲案则是在C1基础上将后部改造成可以起降多架水上飞机的航空平台,同理C2甲是在C2案基础上进行类似的改造

最终的结果是D系列,该系列发展自C系列,她们的尺寸明显加大,火力和防护也有一些加强,不过得益于强劲的主机,航速并没有收到太大影响,但是舵效变差了
既然C系列可以在前部安装8门305,为什么不能在后部也安装8门305呢?
D1案的设计相对正常,为分三个四联炮塔的12门305
D2案则是将12门305换成9门350
D3案考虑使用4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级战列舰的炮塔和配套的8门SKC/34型380炮(对应史实线俾斯麦级)
D4案安装了4x4共16门305该型方案最终成为了获胜者,并且在1940年中开始建造
D5/D4改案是在1942年爆发的战争中与美国合作后进一步改进的产物,其成果体现在二号舰天津号安装8门406mmMK.6型主炮和更先进的火控系统上
补充:尽管1942年亚洲地区的战争全面爆发,但是因为海军对新锐舰艇的巨大需求,南京级并没有成为拆船厂的废铁,反而加快了建造速度,1946南京号服役,可惜四个4联装305mm舰炮强大的炮口风暴以及为了追求初速使用轻弹导致了其射击精度很差的问题,最终在采用了重弹+错峰射击的方式才有所改善,而1947年服役天津号因为采用了美制的406mm主炮,表现相对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