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开始省钱过日子,电商设计师如何自救?【杰视帮】
铁汁们啊!成都最近有多背,相信各位也通过各大热搜看到了
说句不该说的:不该来的,它都来了...

居家隔离憋久了,终于能体会段子里说的:

总之一句话:居家隔离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

不过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宁静
因为我住的是公司隔壁的公寓楼,坐落在写字楼里,所以居家办公后这边显得异常安静。

可能是少了一些噪音,我开始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好奇 。

比如,我开始研究前些日子因为高温而忍不住每天来一杯的一升装柠檬茶,是否真的有一升?结果一测发现只有830ml...
我开始分析这波疫情居家隔离3+n中的n=几?

容我狡辩一下哈,这绝不是因为我工作不饱和!一定是居家精神内耗带来的不可抗力影响。

于是,我想到了关于 “好奇心” 这个话题。
它不仅能帮你对抗躺平和懒惰,还能让你变的更强!
咱们习大大也是这样讲的呢!

远的就不说了,来点贴近工作生活的
对于咱们普通设计师来说,为什么要保持好奇心?
我用几个发生在杰视帮的故事讲给你听~

1. 好奇心能帮我们打开“设计之眼”
1. 好奇心能帮我们升职加薪!
设计师要善于观察生活,相信这句话你已经听烂了。但其实得纠正一下,只是“观察”还远远不够,你可能需要“洞察”。
我们设计部前些日子,在做今年双11的猫头海报。因为还没出街,所以暂时保密哈。产品是一款小贵的高频食品,出现在一户家庭餐桌上,场景里需要一扇窗。
于是设计师找了一个类似这样的窗户,结果被创意总监打回去了。

原因是:价值链不准确
我们来分析一下:一款不算便宜的食品,它在用户的传统认知里,应该是哪类人群在使用?比如,我们能想到的是:小资家庭、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消费者等等。
那么,对应使用这款产品的场景,自然就是小资家庭、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消费者的餐桌上。
所以,请问:上面这张图选对了吗?
·
·
·
对了,但对的不多...
因为如果你再仔细想想的话,完全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全景落地窗。

本来就小资了,何不把情绪价值进一步放大呢?
人天然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这款产品的消费者亦是如此。所以你得选对他们固有认知里匹配的消费场景,才能保证认知不会冲突。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像上图普通的窗户一样,论美观,其实也不算差了。
但我们可以再拔高一筹,去匹配更优质的场景。比如换成全景落地窗,进而给消费者营造一种“代入感”。我用这款产品,我也能有更好生活品质。

化妆品广告为什么都爱选择皮肤好的女明星,就是这个道理。让你营造一种,我用了也能这么好的情绪体验。

回到现状,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苦逼设计师,我们很难有这种住别墅有着全景落地窗厨房的生活。所以我们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到参考。因此,此路不通。
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好奇心,多想一想,顺着价值链洞察一下,也是能找到答案的。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累...


如果你是我们的老学员,你可以回忆一下。上面说的,是不是跟我们课堂上提到过多次的5W1H分析法如出一辙?所以,学了得用出来呀~

从观察到洞察,我们能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规律层。而保持好奇心,能带我们更丝滑的进入洞察状态。

2. 保持好奇,才能争做 "有思想的设计师"。
2. 保持好奇,能帮我们升职加薪!
电商设计行业,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争做有思想的设计师。
为什么?因为红利褪去,行业开始饱和,人才开始"内卷"。技术应用层面,可以从平面卷到三维动效。那除了技术,还有什么可以卷的?
没错,还有思维。
现在光会作图已经不算啥啦~ 你还得会营销思维、产品思维。你得懂消费者是怎么想的,懂画面的信息传达是否到位。

你的作品就是你的产品。你得思考怎么设计才能让它有效,并发挥最大价值。

那如何才能成为 "有思想的设计师"而不被淘汰呢?
自然也是要保持好奇心。
拿近年来很火的品牌策划入圈电商设计聊聊。
相信很多同学应该发现了,从去年开始,不管是抖音还是小红书,卖品牌策划、商业思维一类的课程异军突起,有人生产货,就说明这货有市场。

这几年,不断有互联网新品牌出现在观众视野。从起号到拿下电商节日成交额TOP榜的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一种风口来了,只要做互联网品牌,猪都能飞的错觉。

加上疫情、反垄断、实体转线上、起号成功学案例··· 于是诞生了一堆想成为品牌的白牌。
于是做品牌的需求之火就燃起来了~ 在各大平台瓜分知识付费的大力推波助澜下,火一直燃到电商设计这个大后端。
巧的是,刚好碰上设计内卷,人人都在争着做有思想的设计师这个现状,啪~ 两个学品牌营销策划的理由一拍即合!

那设计师要不要学品牌营销策划呢?
如果你有需求,自然是要的。不仅因为技多不压身,更是因为学这些确实对自己有好处。因为现在的设计师,真的是太缺思维了!
天天坐在电脑前,每天套50个模板,打开花瓣就是抄的... 学学营销,还是很有用的。

放心,接下来不进广告。因为我们所有的课程里,已经早早加入了商业思维。每期都会更新我们设计部最新的真实商业案例到课程中,给学员们解剖分享和实战体验。

我这里想强调的是,不管我们是否刻意去学这些,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就已经优于很多同行设计师了。
没有好奇心,不去主动带入思考。学再多商业理论,看再多案例分析,记再多营销黑话都没有用。
好奇,能让我们问出十万个为什么,比如:

我即将要用这张海报,达成什么目的?
这张海报,它会出现在哪里?
用户将以怎么的方式和情境看到它?
用户看到它时?会先被它哪里吸引?
我希望用户看到后联想到什么?
用户看到我的产品,会和他心中默认的什么做对比?
我所呈现的卖点,用户是否能读懂?
我所呈现的卖点,是否匹配用户的买点?
用户看完后,接下来可能会做哪些决策?
我为此要准备些什么?
当你能有这些好奇心的时候,已经比学100堂商业课管用多了~

对你的生活好奇,对你的用户好奇,对自己的成长好奇!
你会发现,哪有闲工夫躺平啊!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呢!

比如最近成都疫情,居家办公出不去。精神内耗加剧,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抱怨。而杰克老师却突然对健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与其抱怨,不如去适应环境,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从环境中获益。于是他开始疯狂研究健身...

有多疯狂呢?就连大晚都突然蹦一句:

还在线下班群里发自拍,鼓励同学一起运动起来...


当然,他的真实意图很明显。我这里就不拆穿了。

提到杰克老师,突然想和大家聊聊:高手在 “非必要能耗” 上的管理。

杰克老师之所以能做啥啥成功都和这个有关。不跑题,先卖个关子,下次我们来聊聊~
所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想要升职加薪,我们就要对目标保持好奇心!
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什么逻辑?
比如品牌的定位三问:你是谁? 有何不同? 何以见得?

从今天起,让我一起做个有好奇心的人!
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躺平嗤之以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