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尚优公考-2023安徽省考面试辅导】滁州公务员面试真题预测:

2023-02-21 11:29 作者:尚优公考面试小百科  | 我要投稿

模拟题

疫情过后恢复摆摊,但是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实行“一刀切”整治占道经营、马路摆摊,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随着我国疫情进一步有效控制,各行各业经济也在逐步复苏,而之前火热的地摊经济似乎开始销声匿迹,至于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地方实行“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妥当。

(分析)

(古)摆地摊一一起源于8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一个转变。当时,由家生产的产品,向单位批发,逐步转变并成立批发零售部,面向单位和个人批发。个人可以卖到批发的价格,拿到市场摆地摊出售,产生了个体户。人们辛勤劳动也有丰富的回报,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私人为了进货,南下广州、武汉、江苏,将购买的货物随着火车带回。当人们在地摊上,看到新鲜、稀少的物品,纷纷抢购。外来的物品丰富了当地人们生活,也让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今)2020年5月27日,ZY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正面)

(开放)早在3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就率先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服务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允许商贩占道经营。

同时,万余名城管和协管人员走进街道、小区、市场和商铺,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环卫作业单位加强临时占道区域的环卫和消毒工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杜绝污水横流。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秩序总体良好。

佛山市禅城区为规范练摊所出台的“12分制”的监督考核办法,也更加合理。全区首批共设置了145处临时占道点,而不是一下子全面放开,有利于后续不断调整完善。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失业退伍军人和其他困难群体可优先使用临时占道点,这是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扶持,有利于保民生、促和谐。

今年4月,南京启动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为促进消费,南京市城管局及时制定印发《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南京现有3400余个临时摊点,主要分布在有时间限制的早餐点、夜市摊点和街边不占道的修旧摊点等处。在此基础上,全市今年新增134处、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根据《指导意见》,具备外摆条件,且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可申请临时外摆摊点,但需严格规范经营,该举措将持续到今年国庆长假结束之前。

5月中旬,浙江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禁止)深圳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地摊经济时要考虑城市定位及城市精细治理,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要根据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出判断和选择,而地摊经济可能会出现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问题,需要各方面高度重视。

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统筹好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多方面工作,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重振旗鼓,以多样政策促进消费回暖增加就业,我们必将化危为机,积蓄起更强大的发展能量。

6月17日晚,山西省晋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取消当地所有夜市流动摊点的决定。据消息称,根据晋城市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晋城市防控领导组决定一律取消所有的夜市流动摊点,同时号召流动摊点的经营者自觉服从全市当前的疫情防控大局,积极配合取消工作。

(反面)(禁止)6月2日,大连一夜市开放后,附近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网传图片显示,涉事区域的街道上留有很多塑料袋、一次性纸碗等垃圾,多名环卫工人在现场清扫。大连市购物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网友所反映的夜市系商贩自发的摆摊行为,缺少统一管理,对周边环境以及交通造成了影响。据了解,目前该夜市已暂停营业。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

(对策)

(过去做法)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新规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归口负责部门、城管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开启了城管执法从粗放到精准模式的新转向。

第一,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量。针对当下人手不够等问题,城管执法人员联合街道办事处、公安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或乡镇机关共同治理和建设。

第二,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城市发展迅猛,多年违章搭建,量大面广。城管执法部门主动联合规划和建设等部门共同清理,并邀请新闻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监督报道,让市民理解,请群众放心。

第三,多做规划,多设立固定摊位。游商小贩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属于违法经营,与其“围堵”不如“疏导”,允许在规定区域设立固定摊位,基层社区组织与固定摊贩签订协议,对商贩进行强力准确监督,保障物美价廉,斤两准确。

(现在做法)

2017年3月出台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作为我国首部城管执法部门规章,就执法范围、执法标志标识、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监督等方面对城管执法人员提出了全新规范,对被执法群众的行为,也将是一种有力的约束和规制。

首先,必须打破城管部门边缘地位的差序格局,真正建立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权责一致的法治型城管。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执法领域还没有一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立法工作远远落后实际的需要,无法可依的矛盾相当严重。

其次,城管执法制度的创新需要突破关键节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打造智慧型城管。当下,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我们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共享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使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准成为了可能。

最后,城管执法制度的创新务必要坚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的作用,激发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加强对“地摊经济”对规范化管理,力避“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化倾向,努力从监督管理、服务保障、正向激励等多个维度,让措施更加精细化。

第一,把握好力度与尺度的关系。城市管理的要旨不是限制、取消和挤压,而是共享、服务和开放,是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前提下的有序化、规范化、法治化。也就是说,管理的力度要和服务的力度相协调,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把握好管理的尺度。

第二,把握好强度与效度的关系。在“地摊经济”的发展中,城市的整洁、文明,管理效果的提升要协调好增加就业、提供便民服务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变“堵”为“疏”,更加关注效度和满意度,才能真正在科学执法中根治城市管理难题。

第三,把握好态度与温度的关系。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管理者既要关注市场、绩效,又要关注法律、行政执法准则、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价值观、公民利益。因此,需要管理者做的就是采取更合理的举措,既方便群众生活,又彰显法度权威,构建公私之间和市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是落实“六稳”“六保”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彰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整洁形象固然不可丢失,但只要用心管理,在规范上下足功夫,保证商品质量安全,“地摊经济”亦可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尚优公考-2023安徽省考面试辅导】滁州公务员面试真题预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