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INTP是什么体验
在2022年4月初无意间爆火的mbti测试让我开始走进了心理学的大门,耐不住自恋和对群体认同感的渴望,我也去测试了一遍,测试结果是4个字母——intp,然后这四个字母又被冠以“思想者”的名字。看完底下一大段叙述后,我便很好奇“intp”究竟代表了什么。起初我仅仅是停留在4个字母的含义上,直到一位心理咨询师给我介绍了“功能”后,我便深入到了心理类型的层面。在心理类型层面,intp处于意识层面的4个功能分别是:Ti(内倾思维)-Ne(外倾直觉)-Si(内倾感觉)-Fe(外倾情感)。处在阴面的功能由于平时察觉不到,这里不做介绍。 在主功能轴上的是Ti-Fe。主导功能内倾思维,劣势功能外倾情感。毕比把它们比做“脊柱两端”,的确如此。当我在运作主导功能时,强大的逻辑思维让我充满自信,思考时一向不考虑个人价值和情感,“就事论事”似乎成了习惯。然而客观的分析问题向来都是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这里就涉及到了外倾情感。我总是从大家的角度考虑,因为我认为这样更客观,尽管我不会将维护公共价值作为主要任务,习惯沉浸在思维中,但是这就犹如脊柱的头和尾一样,尽管头部把尾部压在最底下,从不被重视,但他们永远是同时运作的。可以比做把颈椎和尾椎倒过来,可能人会长出另一张脸,但他的运动模式依旧没有改变。 处于尾部的Fe是我的阿尼玛,也是我人格中让我羞耻的一部分。表现就是社恐,或者准确的说叫“劣势外倾情感者非典型社恐”,我并不是社恐那样恐惧社交,而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让我融入集体通常会让我非常羞耻,尤其是感情关系破裂的时候。不仅如此,这样做通常会让我消耗很大,之后甚至陷入抑郁焦虑情绪中去。当尾部需要被拿出来时,通常会让这个身体陷入混沌,最终以一种蹩脚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了,我使用该功能时主要表现为大发脾气。 这里我想说一下内倾思维究竟如何运作,其实并不是客观冷静的分析,而是十分自然地会去通过非个人价值(不是非主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认为完美的逻辑体系,也就是“真理”。尽管别人一问还是漏洞百出。功能并不代表能力。 在辅助功能轴上的是Ne-Si,辅助功能外倾直觉,第三功能内倾感觉。做为辅助功能轴,它自然是辅助身体运动的,毕比把它们比做左右手,惯用手是辅助功能,非惯用手是第三功能。作为惯用手的外倾直觉,我经常通过思考各种可能性来完善我的思维体系。辅助功能通常是社会属性最高的功能,我认为的确如此。我的头脑风暴通常会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更多是通过各种联想解决自己眼下的问题,比如设计ppt内容,通过发散思维来完善这个课件的思路,也能让课件更生动有趣。然而左右手向来不分家,当辅助功能外倾直觉运作时,实际上我是在大脑里调资料,然后自觉的联系和发散起来(Si在前刚好相反,通过现实与资料的联系进行调资料,然后更重视资料本身与现实的比对)。 作为非惯用手的内倾感觉,它更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又十分地幼稚自恋。因此我更喜欢和大脑资料库一致的现实(资料有可能是想象出来的,这也是左右手联系的一部分),也就是“稳定的现实”,我也会去时不时尝试维护现实的稳定或是向想象中的那个现实奔去。一旦出现偏差,便会十分沮丧羞耻。 mbti在网上的争议的确很大,对此不太认同的人大都认为它仅仅是满足了人们的自恋然后敛财。当然他们的观点绝对没有那么极端也没有那么简单(可以去看下赛雷的视频,说的比较全面客观)。我也十分认同他们的观点。尽管如此,他们说的仅仅是一个角度,我还是支持mbti的。我认为不妨仅仅把它看做一个认知自我探索人性的工具,或者将它看做一个学说,实际上正是mbti为我打开了荣格心理学的大门,让我对人性和自我的认知又深入了一步。仅仅以求学的心态看这些知识,自然就不会被这些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