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欢迎 运营商却不喜欢!iSIM卡技术值得期待吗?
最近手机圈有个新闻值得关注,那就是高通携手沃达丰公司和泰雷兹,首次实现了iSIM技术在智能手机身上的演示应用。

简单来说,演示的手机型号为三星Galaxy Z Flip3 5G,所谓的iSIM是一种电子SIM卡,而且不是过去eSIM那种独立比nano SIM卡还要小的芯片,而是直接集成进了骁龙888移动平台体内,完全无须任何额外额芯片,彻底消除了SIM卡对物理空间的需求,同时还支持运营商进行远程SIM配置,拥有更强大的安全性保障。
下面,咱们就来简单聊聊物理SIM卡、eSIM芯片和iSIM技术的区别。
物理SIM卡就是现在大家手机安装的手机卡,它包含标准SIM卡、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三种规格,咱们现在正在用的都是nano SIM卡,体积最小。

eSIM卡本质上就是将物理SIM卡芯片化,即将SIM卡功能集成在一颗比Nano SIM卡更小(6mm×5mm)的芯片内,国外已经流行很多年了,国内部分智能手表也已内置eSIM,可以在运营上处开通联网和通话服务。

iSIM卡,则是将eSIM卡的功能直接集成进SoC(处理器)里,从而完全无须在手机内占用任何物理空间,还能通过OTA的方式添加移动服务连接功能,还能被用于手机以外的设备,包括 AR\VR、平板、可穿戴设备等。


需要注意的是,iSIM卡并非是高通首创,而是由ARM在2018年提出的概念,当时ARM将其命名为“Kigen”嵌入式方案,由处理器内的安全模块“模拟”出SIM卡的功能。

不过,ARM毕竟是方案提供商,实际落地还得看高通、联发科、三星这种芯片设计商。高通在MWC2019上也发布了类似的iSIM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骁龙移动平台SoC内部集成的独立安全处理单元(Secure Processing Unit)“模拟”出SIM卡特有的加密、鉴权和存储功能,依旧属于纯软件式解决方案。如今在三星Galaxy Z Flip3 5G手机上演示iSIM,意味着该技术已经成熟,距离商业化仅差临门一脚。

由于iSIM技术发布较晚,所以它的技术指标也更加先进,比如iSIM完整支持3GPP组织对于“5G SIM卡”的技术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提供比现有实体SIM卡更高的安全性、隐匿性、甚至还具备专为5G时代设计的省电技术,更可以在IoT领域通过“几乎零成本”的优势帮助物联网设备获得随时联网的能力。

不过,运营商连eSIM卡都不欢迎,iSIM的普及之路更是遥遥无期。至少在携号转网服务可以随时、即刻办理之前,咱们还是不要对iSIM技术抱有太大的期待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和“在看”吧,顺手再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