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冲锋?亦或者是……
我先叠个BUFF,我并没有谈论事件内具体某一方过失或者应该如何,因为具体地处理这些问题不是通过几段视频和一些文字就能讨论的。我所批判的是一种言下之意,默认的潜规则,如果你默认谈个充满偶然性的恋爱,结个婚然后在外面挣钱就能收获不知所谓的爱的话,那我的评价是别人是假戏真做,你是假戏假做。

“为爱冲锋”这样一个短语看着似乎不言自明,但其中有一些微妙的东西可以看一看。
“为爱冲锋”这四个字也可以写成“冲锋是为了爱”,“为了”指明了原因是“爱”,“冲锋”则是结果。这里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因果律表述“因为爱,所以冲锋”,但这个表述具有遮掩性,遮掩来自于“爱”的实体化和去差异化。
首先是实体化,“爱”在此不再是一个对主体间关系性活动的表征,比如“我爱你”这样一句话是对情感的语言表达,涉及到一个主体对双方关系的辨识,与“我恨你”就形式上而言是一样的。不再居于两个个体词之间的“爱”成为了一种实体,“爱”被抽离出来形式化具有了超时空性、超个体性,我们因此似乎能够讨论“爱是什么”这种问题了。当然我并不认为那种简单爱的分类学对个人的情感活动有什么益处。也因此,“为爱”这个表述中“爱”不处在一个两者关系中,而是微妙的在外面,就好像《北斗神拳》的主题曲《把爱夺回来》一样。

在论述了第一点之后,第二点的去差异化就很明显了,“爱”的能指可以接受各种投射,人人可以在“为爱冲锋”的背景下谈论“爱”,在这其中创造出了一种共识,无论这些“爱”有着怎样的意义,至少“为爱冲锋”的逻辑是坐实了。反过来,如果将事件内容纳入其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爱”显然是被还原出来的,同时还要指出一点就是“冲锋”这个词暗含了我方和敌方的二分。如果说抽象“爱”是舆论的容器,它本身无法构建自己的轮廓,那么为了使“爱”显现,就必须要“冲锋”,向敌人发起进攻。

更进一步,“我爱你”亦或者“你爱我”这种表述始终无法使得主语和宾语有相等的地位,必须借助“也”的回应才行。“我爱你”的回应是“我也爱你/是”,复读机才会重复“我爱你”,“也”的出现是另一个主体介入对重复进行了修改。
总结:“为爱冲锋”这个短语遮蔽了“爱”的实在性,将其表述为脱离具体个人与时空的实体,确立为“冲锋”的负形。
后面什么男权主义之类的都懒得写了,总之建议把心眼瞪大一点,不要把“爱”作为shi'wu,然后找什么话语或者定情信物之类的东西甚至是人当作它的承载物,觉得好像只要那个东西还在,“爱”就还在。搞清楚你到底是在对唱山歌还是听回音,俗话说两情相悦,一情那叫单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