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8岁真的太棒了!比18岁快乐多了

2023-01-19 16:58 作者:一言的小镇  | 我要投稿

今天在村子里迎来了自己28岁的生日,1994年的腊月二十八,在安徽北方的一个村庄里我妈生下了我。

曾经28岁对我来说是多么遥远的一个数字,因为它距离30岁太近了,之前我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害怕30岁的到来。

30岁对于女性来说,好像是一个分界线,因为30岁之后,你就不再年轻了,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找对象都没有了年龄的优势和议价权。

距离30岁还有两年的我,没有了当年的恐慌,反而更多的坦然。

因为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智慧、阅历和经验,以及对生活的选择权和掌控权,虽然我没有18岁时年轻,但是我比18岁的时候更了解自己,也更爱自己。

站在28岁的我,想说一句,28岁真的太棒了。

01 从自卑到自信再到自我接纳

回想自己的18岁,还在专科院校里读书,距离自己从专科院校毕业还有2年。18岁的时候,可能会以为自己的28岁早就嫁人生孩子了。

当时的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迷茫的、自卑的、怯弱的。我给自己的人生贴上了失败的标签,认为这一辈子也只能浑浑噩噩的这样过下去。

我特别不喜欢当时学校的环境,却又不知道怎么改变,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往哪里,要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一生。

直到20岁毕业那年,毕业后我考上了编制,分到隔壁镇上,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才觉得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当时的想法就是在这个小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真的挺好的。

离家近,再相个亲,然后结婚生子,就这样安稳度过一生。所以20岁之前,我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和身边的大多数女孩一样:相亲、结婚生子。

再看的长远一点,那就是考到市区、嫁到城里去,以后让我的孩子的起点超过我就行了。

这是20岁—23岁之前,我所憧憬向往的理想生活。

专科毕业、农村出身,这些标签像烙印一样烙在自己的身上,曾经我一度想努力撕下自己的这些标签。

拼命的把自己变得更好,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摆脱自卑的方法不仅仅是把自己变好,更重要的是自我接纳。

这两年,我逐渐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

关于出身,这个事实是谁都无法选择和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扩大自己的视野,换环境、换圈子。

这些年长在自己身上的能力和自身特有的品质,是谁都夺不去的。

从18岁到28岁,我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此刻是笃定的、自信的,我开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的道路,并开始真正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02 从逃离村庄再回到村庄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说,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可是毕业后考到隔壁镇上教书,在老家和奶奶一起住的那3年,我陷入过很深的自我怀疑里。

因为当时村子里没有修水泥路,也没有无线网,一刮风下雨就停电。我恨自己为什么读书了还是摆脱不了现状,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陪我度过漫漫长夜的除了月亮和书籍,还有老鼠....

考进城,是我当时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和曙光。

好在,当时有一个kindle,我在书里不仅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带给了我精神上的富足。

就这样,我用23年的时间才离开农村,原本以后考进城,一切都会好起来。殊不知,人生从来没有一件事,是你做完之后,你以后的生活就一马平川了。

在市区教书的这5年,逐渐丧失了对教学的热爱,也清楚的知道,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就像我的咨询师在给我的咨询结案笔记里写下的这样的一段话:

为何学校教师这份工作不能给我带来长期价值,因为我的热忱是帮助成年女性,而不是小朋友,至少在这个阶段不是。我的行动力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关注的博主、主动做的主持、视频分享谈论的都是成年人需要的内容,而不是孩子需要的内容。假如我不是小学老师,而是大学老师,可能我的工作价值感会觉得更高一些。

看完这段分析,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的确是这样。说来也惭愧,还在教书的时候,除去工作的时间,我并没有把其余的时间花在研究教学,因为我对晋级评职称也真的不感兴趣。

在市区的这5年里,下班后的时间没有躺平,一直坚持早起,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坚持写作,坚持做自媒体,才有了离开的能力。

辞职后,我又搬回了村里,我也没有想到一直在追求更好更大世界的我,有一天会选择“退”回到村里。

仿佛是从“高处”走向了“低处”,但我自己知道,其实我是内心更强大了,才敢于选择回来。

在2017年老家翻盖完房子之后,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家居住过,在市区的5年,前三年是合租,后两年是一个人独居。

每次回老家,都是短暂的停留,或者住上一两夜,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这个家里。

之前会觉得老家没有属于我“场域”。

而这次搬回来,我彻底了改造了老家二楼,原本被堆满杂物的二楼,被我改造出来了客厅、书房、办公区,卧室也重新改造了一番。

看似是房子的改造,其实我是在构造我理想中“家”应该有的样子。安顿好了心中的“家”,我想我会再次出发。

03 从完成他人的期待到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们大多数人从出生到读书,再到工作和结婚,其实这一路上,都在完成“期待”,父母的期待、亲戚朋友的期待,我也不例外。

在过往的20多年里,毕业、工作、教书、相亲,完成了父母和别人的“期待”后,我发现我并不快乐,我也不可能完全为了他人的期待和评判而活。

从编制内离开,是我做过的最主动的一次选择,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评判里。

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压抑和无力。

尤其是这3年经历了疫情和意外,让我对人生和生命都有了重新的定位和思考。

以前剪个短发都要犹豫半天,别人会如何看待我?

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不接纳、不自信,因为你需要从别人的评价里才能获得安全感。

而现在,我再也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求认可,我开始有了“自我”,并且敢于追求“自我”,也学会了适当了屏蔽一些外界的声音。

让自己专注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为你的人生负责,哪怕是父母,哪怕是另一半。

04 在成为你自己的这条路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

前几年,为了积攒离开了能力,一直活在焦虑和恐慌之中,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满天飞。

好像再不努力,再不学习就被这个时代抛下了,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最终越学越焦虑。

比如:几年前,你错过了公众号的红利期、那现在就不应该再错过短视频和直播的红利期。相信这样的话,大家经常看到。

但大多数人都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果你没有前期的积累,没有远见,哪怕机遇在你面前,你都抓不住。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也过不上认知之外的人生。

我们最终过上的其实都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

《纳瓦尔宝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在“成为自己”的这件事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

这一年,我也不再着急追赶别人的脚步,而是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去成为我自己。

期待30岁。




28岁真的太棒了!比18岁快乐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