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下载|北京力量:癌症与肿瘤科研十年征程回顾


在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爱思唯尔旗下细胞出版社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达成合作,共同推出《聚焦北京: 癌症与肿瘤科研进展》特辑,回顾总结过去十年北京地区在癌症与肿瘤学领域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和骄人成绩(下载见文末,更有医生福利)。
本影响力特辑包含:
六位来自北京地区的顶尖癌症与肿瘤学学者的深度访谈
十篇发布在Cell Press癌症与肿瘤学旗舰期刊上的重点研究
利用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及科研管理分析工具SciVal对北京癌症与肿瘤学领域学术产出进行的挖掘式数据分析报告

肿瘤研究学者访谈
六位来自北京地区的顶尖癌症与肿瘤学学者,为您展示目前肿瘤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医者仁心。
Zhan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专注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的研究,深入挖掘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的恶性肿瘤,特别是食管鳞癌。他说:“面对这类‘中国特色’的癌症,中国医学科学家责无旁贷。”他积极推进全链条健康科技创新,成立于2019年的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在基因组学、单细胞测序领域也有标志性研究成果在Cell、Cel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成效显著。他说:“期待更多的癌症会从‘绝症’变成‘可防、可治、可控’的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显著下降,从而提升人们的总体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
• • • • • •
Zhang 张泽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泽民——中年“逆行”,放弃美国高管的职位回到祖国,从公司跨入高校,在北京大学“做美国做不了的研究”。近年来,他和团队先后在Cell、Nature发表多篇研究成果,从单细胞角度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为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提供思路。展望未来10年中国癌症研究的发展,张泽民寄希望于国内可以发现新的癌症靶点。他说:“我希望,未来和PD-1同样重要性的抗癌新靶点可以在中国出现。”
• • • • • •
Chen 陈萌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萌——挑战新兴领域,建立国家肿瘤数据库,构建肿瘤大数据生态环境。它将是一个覆盖全国的,连接国家癌症中心、30家省级肿瘤医院、128家肿瘤专科医院以及1000余家综合医院肿瘤科数据的远程协作网。她说:“一部与时俱进、获得临床医生支持的肿瘤数据国家标准是业界的迫切需要。通过政、产、学结合的方式,推动肿瘤临床医疗数据国家标准深入到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实践、医药研究等领域,将为中国的肿瘤临床医疗水平提升、肿瘤研究转化以及公共政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 • • • • •
Wu 吴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长聘教授吴晨——承继国家使命,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继续研究中国食管癌难题,担负起了新一代研究者的责任。近几年,她与实验室的青年团队一起绘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管癌基因组图谱,并发现了中国人群特有的肿瘤易感和驱动基因,为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科研与临床交叉前行的她,肩负病患期待,融汇女性细腻,将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怀抱医者仁心。
• • • • • •
Lin 林欣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基础医学系主任林欣——放弃美国教职,中年回国“二次创业”,“受强烈的归属感驱使,望学有所成回国贡献”的他积极探索,开发创新型细胞免疫产品——一种全新的结构STAR,并申请了PCT专利。在临床研究中,林欣实验室用STAR-T细胞直接靶向肿瘤细胞,可有效提高T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降低T细胞耗竭,防止靶点逃逸和肿瘤复发。专注肿瘤研究与治疗创新之路,他寄希望于国内生物制药工业的突破性进展。他说:“随着稳定的资金投入、积极的人才引进,我相信10年之内会有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药物或者靶向药问世。”
• • • • • •
Zhang 张永辉
清华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张永辉——这位“从化学角度做肿瘤免疫研究的科学家”,不断为癌症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他认为,从分子层面解释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肿瘤细胞和其他病原体,是化学家所擅长的。结合个人优势,他另辟蹊径,专注于脂代谢方面的研究,同样一步步接近了癌症治疗的热点和希望——肿瘤免疫治疗。五年后终于迎来了收获,他的关键性研究成果被顶尖学术期刊Cell以leading preview的形式评价为“确定了脂代谢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对免疫学“整体上会产生巨大影响”。他说:“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哪怕是非主流,哪怕是曾经不被看好。”
• • • • • •

高水平科研成果精选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Induce PD-1 Expression in CD8+ T Cells by Transferring Kynurenine and AhR Activation
Cancer Cell
VOLUME 33, ISSUE 3, P480-494.E7, MARCH 12, 2018

•• • • •
The Mevalonate Pathway Is a Druggable Target for Vaccine Adjuvant DiScovery
Cell
VOLUME 175, ISSUE 4, P1059-1073.E21, NOVEMBER 01, 2018

•• • • •
Mutational Landscape of Secondary Glioblastoma Guides MET-Targeted Trial in Brain Tumor
Cell
VOLUME 175, ISSUE 6, P1665-1678.E18, NOVEMBER 29, 2018

•• • • •
VOLUME 27, ISSUE 6, P1934-1947.E5, MAY 07, 2019
Cell Reports
VOLUME 27, ISSUE 6, P1934-1947.E5, MAY 07, 2019

•• • • •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Reveals Distinct Molecular Subtypes
Cancer Cell
VOLUME 35, ISSUE 6, P932-947.E8, JUNE 10, 2019

•• • • •
Secreted Pyruvate Kinase M2 Promotes Lung 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ctivating the Integrin Beta1/FAK Signaling Pathway
Cell Reports
VOLUME 30, ISSUE 6, P1780-1797.E6, FEBRUARY 11, 2020
•• • • •
Single-Cell Analyses Inform Mechanisms of Myeloid-Targeted Therapies in Colon Cancer
Cell
VOLUME 181, ISSUE 2, P442-459.E29, APRIL 16, 2020

•• • • •
Integrative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VOLUME 182, ISSUE 1, P245-261.E17, JULY 09, 2020
•• • • •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Kinase1 (HPK1) Mediates T Cell Dysfunction and Is a Druggable Target for T Cell-Based Immunotherapies
Cancer Cell
VOLUME 38, ISSUE 4, P551-566.E11, OCTOBER 12, 2020
•• • • •
PPARα Inhibition Overcomes Tumor-Derived Exosomal Lipid-Induced Dendritic Cell Dysfunction
Cell Reports
VOLUME 33, ISSUE 3, 108278, OCTOBER 20, 2020
•• • • •
学术产出数据分析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癌症研究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果,尤其是在北京市。北京一直是癌症研究中心,在研究前沿为许多热门话题贡献了创新思想,在国际和国内研究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北京的国家自然肿瘤学和癌症研究产出从2010年的873篇到2019年的3,287篇,增长了277%。2010年至2019年,北京的发表和被引用表现也非常出色:共发表了22,468篇论文,拥有95,364位作者,每项发表平均有着17.1次的引用,科研质量(FWCI)高达1.05.....
想了解北京近十年来的专利产出、
行业影响力、突出话题、
合作机构等更多数据分析?
扫描二维码
免费下载《聚焦北京: 癌症与肿瘤科研进展》特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