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结构化思维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你向领导阐述你的观点时,明明说了很多,却被领导打断,问你想表达什么?你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听他抱怨了一大堆问题,听得你头都大了,却抓不住他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总是不能全面?
这个时候,你或者你正在倾听的人,需要的是更有逻辑的表达,更清晰的表达。

今天带给大家两个方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采用“金字塔”结构组织自己的思考表达,让自己的表达充满逻辑性。
第二:用“MECE”原则检查自己的思考是否全面清晰。
一、金子塔式的表达
要想让我们的表达结构清晰,就要让人一开始就明白我们要说什么,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千万不要让人等我们讲一堆故事、案例,不断去猜,我们到底要表达什么。
所以,一开始就要说出我们的结论。
要习惯使用这样的句式:“我的观点是……,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好几个理由,共同支持一个结论。其中的某个理由,可能还要进一步的证据、理由来支持它,这就构成了一种金子塔式的表达。


所以,我们要可以练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我的观点是……,我的理由有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这一点,我有两方面的证据,首先是什么,其次是什么。我的第二个理由是什么。最后,第三个理由是什么”。
我们要习惯采用提示词,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通过这样的提示词,将每一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展示出来。
如果我们正在跟一个表达不清晰的人对话,也可以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适当的打断提问,比如,“所以,你想表达的结论是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的理由是什么?”“我明白了,请你讲一下你的第二个理由”。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让你们的谈话更轻松愉快,也更加高效。
二、用MECE原则,检查自己的思考
MECE原则,是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黄金法则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或者更简单的说,是“不重不漏”。
要实现MECE,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每一个分类维度旋转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比如,当我们在思考一个产品卖得为什么不好的时候,要将所有可能的因素分类,逐个检查,依次分析。这个时候,一个维度是,按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环节来分,另一个维度是按照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出发,消费者是根本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不能购买我们的产品,还是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不知、不能、不愿,这是经常用来分析一个人主观行为的认知标准。
我们可以选择任一一个维度去分析原因,但不能混用。
第二步,是选择一个筛查顺序。
我们可以按照某个顺序,将所有类别检查一遍,看自己的分类到底有没有遗漏。比如,当我们选择按照生产和销售的环节来分析产品销量时,就要按照生产销售的顺序,从前往后,把所有的环节检查一遍。比如生产环节的内容设计、内容呈现,销售环节的售前、售中、售后等,不要遗漏。
当我们习惯用金字塔的方式表达你的思路,当我们能保证金字塔中每一层的理由都符合MECE原则,那我们就可以更清晰、也更全面的表达我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