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拜月记》宣传片

粤剧《拜月记》及各版本溯源
一、关汉卿 杂剧《拜月亭》
《拜月亭》最早见于元代关汉卿所作杂剧,四折一楔子,全称《闺怨佳人拜月亭》。此剧流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本剧仅存曲词及部分宾白,由于宾白不全,详细情节不易了解,但可知与施惠所作南戏《拜月亭记》大致相同(论述见后文)。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合称元代四大爱情剧。
二、施惠 南戏《拜月亭记》
《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代施惠所作,共40出。原本已失传,明代世德堂刻本较接近原貌,除此之外,其他传本多题名为《幽闺记》,已经过明代人的较多改动。
世德堂刊本剧终有[尾声]:“亭前拜月佳人恨,酝酿就全新戏文,书府翻誊燕都旧本”,表明该剧是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而成。
《拜月亭记》写金主诛杀主战派大臣陀满海牙一家,派尚书王镇向敌国求和。海牙子兴福在逃亡途中与书生蒋世隆结为兄弟。敌军入侵,金主迁都汴梁。世隆和妹瑞莲、王镇的夫人和女儿瑞兰都在兵乱中失散。瑞兰遇见世隆,在患难中结为夫妻。瑞莲也被王夫人收为义女。后王镇出使回来,在旅店中遇见瑞兰,不愿女儿嫁给患病的穷秀才,强行将瑞兰带走。敌兵退走后,王镇一家在汴京团聚,瑞兰在拜月亭前对月祷告,祝夫婿平安,被瑞莲窃听,方知彼此实为姑嫂。后来朝廷开科取士,世隆、兴福分别考取文武状元。王镇奉旨招此二人为婿,夫妇兄妹相认团聚。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合称四大南戏。
备注:元代戏剧分杂剧、南戏两种类型,两个剧种的剧本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但体制有所不同。杂剧风行大江南北,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做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歌唱形式多样,可独唱、对唱、合唱、轮唱。
三、湘剧电影《拜月记》
当今不少剧种皆有排演《拜月记》,据《粤剧大辞典》记载,粤剧《拜月记》改编自同名湘剧,因此这里简单介绍湘剧的版本。
1956年,湖南省湘剧团携《拜月记》一戏进京演出,受到了中央首长、首都专家与观众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周总理在接见全体演职员时,当时陪同接见的湖南省省长程潜向总理提出了拟将湘剧《拜月记》拍成电影的请求,总理当场表态同意,这是湘剧第一次拍成电影。
该剧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张天赐执导,徐绍清、彭俐侬、廖建华等人主演,于1957年上映。
四、粤剧
粤剧《拜月记》由谭青霜根据同名湘剧改编。兵荒马乱,少女王瑞兰在逃难中与母亲失散,路遇正在寻呼亲妹瑞莲的书生蒋世隆。她见蒋世隆诚实,便请求带其同行。二人相互依靠,结为夫妻。蒋世隆因病寄寓客店。不久,战乱平息,瑞兰的父亲兵部尚书从关外归来,路过此店,知其女下嫁给穷秀才后不悦, 要瑞兰随他去孟津。瑞兰迫于无奈,只得别夫与父同行。在驿馆中,瑞兰与失散母亲及母亲在逃难中相认的义女蒋瑞莲相遇,一家人同返家乡。王瑞兰终日思念蒋世隆,一天傍晚在园中焚香拜月,为蒋世隆祈福时,被蒋瑞莲听到并相询,瑞兰道出真情,瑞莲方知瑞兰是其嫂。后王尚书官升相国,皇上命他招新科状元蒋兴为婿。相国请新科状元过府赴宴,方知蒋兴就是蒋世隆。夫妻、兄妹相聚一堂。
该剧1957年由太阳升剧团首演,吕玉郎、林小群主演。剧中“抢伞”一节,从20世纪50年代演至80年代历演不衰。1962年,广东粤剧院二团重演,罗家宝、林小群主演。其后仍有不少剧团演出该剧。
五、关于现在这个版本
上段中的情节介绍和我在现场看的昊然大哥和清怡主演的版本略有差异,例如没有“驿馆团圆”这个情节,另外蒋世隆的妹妹在原著中叫作“瑞莲”,但是在粤语中“莲”与“兰”发音并不相似,在现在这个版本中(以及网上能找到的许多《抢伞》片段里)都改为了“瑞娴”,当然也有找到古早资源仍称作“瑞莲”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t411u76Q)。至于是什么时候进行了修改,暂时还没找到相关资料……
(以下介绍摘自广东粤剧院公众号推文)
粤剧《拜月记》由著名粤剧编剧家谭青霜、望江南根据古典戏曲《幽闺记》改编,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吕玉郎、林小群领衔主演,其中《抢伞》一折还被拍成粤剧电影,并成为粤剧舞台数十年历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本次重排由著名粤剧编剧家陈锦荣担任重排剧本整理,国家二级导演涂雨铮担任重排导演。这次是粤剧《拜月记》重排后首次全剧上演,由优秀青年演员张昊然、谭清怡分别饰演剧中的蒋世隆和王瑞兰,粤剧青年新秀以演绎经典剧目的方式向前辈致敬。
参考文献
[1]郑振铎著,中国文学常识,天地出版社,2019.01
[2]李汉秋,袁有芬编,关汉卿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0
[3]袁行霈,黄天骥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7.
[4]邹世毅编,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 戏剧家卷,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5]曾石龙主编,粤剧大辞典,广州出版社,2008.
[6]中国粤剧网.粤剧小百科http://www.yuejuopera.org/dtxx/20190305/5232.html
[7]广东粤剧院.青年担纲 致敬经典 粤剧《拜月记》重排上演https://mp.weixin.qq.com/s/9JVkGrjTB9BgZCRJFIhoLQ



(最后这张是自己拍的,谢幕的时候大家笑得好甜555)
----------------------------------------------
笔记正文完。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观剧碎碎念( ̄▽ ̄)/
1.这是我第一次买票到现场看粤剧,属实非常有纪念意义了。就是当时没有什么知识储备和观剧经验,不知道怎么抓重点,现在有些细节记不太清了orz
2.关于音乐:
①第一场《抢伞》里应该有一段是《荔枝颂》,非常脍炙人口了。
②中间有一段(大概是拜月的时候)朋友说是岭南戏曲经典bgm。
③最后结局的时候有段旋律给人感觉过年了哈哈哈。(可恶,现在让我再看一遍我应该可以听出更多经典旋律,当时的我为何如此萌新)
3.关于情节:
①共打一把伞赶路的时候动作语言很丰富,伞被吹得东倒西歪、淋到雨了、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前行、好像还有拧干衣服的动作,非常满足想象力了(就是我这记忆力不好5555)。
②两个人驿馆相处好甜!
③去看剧之前其实对《拜月亭记》的故事有点了解,对比起来,这一版似乎弱化了王相国的恶人面,还是挺关心女儿的,到最后一场变成了一个诙谐的人物,倒不至于是大恶人。
④男女主小时候都有过婚约,情节按理来说不应该就是彼此吗!(一些嗑糖上头时刻)但是好像到最后也没有交代,大概是我自己嗑上头了哈哈哈哈。
⑤我好喜欢拜月这一场!心事重重又不敢诉说的瑞兰,机灵可爱又善解人意的瑞娴,姐妹俩的相处让人看了好暖心。另外躲在假山后面偷听的瑞娴被瑞兰用小石子砸中这段无实物表演实在是太可爱啦!!
4.最后超级开心和清怡合照啦哈哈哈哈(站在靓女旁边的我非常不好意思且有自知之明地给自己打了个码(〃ノω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