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全球与中国仿人机器人市场全面研究分析
仿人机器人不同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因为它不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种机器人具有灵活的行走系统。以便随时走到需要的地方。包括一些对普通人来说不易到达的地方和角落。完成人或智能系统预先设置指定的工作,自然界的事实-仿生学以及力学分析表明。仿人机器人与轮式-履带式机器人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和它们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的特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仿人机器人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能够方便的上下台阶及通过不平整-不规则或较窄的路面。它的移动“盲区”很小。(2)仿人机器人的能耗很小,因为该机器人可具有独立的能源装置。因此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能耗问题,机器人力学计算也表明。足式机器人的能耗通常低于轮式和履带式。(3)仿人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由于行走系统的占地面积小。而活动范围很大。所以为其配置的机械手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使机械手臂设计得较为短小紧凑。(4)双足行走是生物界难度最高的步行动作,但其步行性能却是其它步行结构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仿人机器人的研制势必要求并促进机器人结构的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有力推进机器人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
一、国外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仿人机器人的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在四十多年的研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其性能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全面。现如今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除了美国和日本具有较为成熟的仿人机器人研究技术。国外其他国家也在这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英国研制出的WL系列机器人,法国的BIP2000,韩国的KHR和加拿大的HR6等。这些机器人均为仿人双足机器人,但因各国设计机器人的功能差异,其自由度以及肢体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上说,世界范围内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仿人机器人类型。一种是以日本本田公司研发的ASIMO为代表的位置控制仿人机器人,其特点是机械机构以u型架、板件支撑、宽大的平脚板组成,控制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大功率伺服控制器、直流电机、大减速比谐波构成,控制方法为位置控制。这种机器人的特点是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不易发散,但突出问题就是刚度冗余,对外部扰动的抵抗能力差,采用的控制算法复杂,以来传感器的反馈等。而ASIMO机器人采用先进的稳定控制方法,已经能够完成跑、跳、不平整地面行走等基本运动,高级功能如语音及识别、自动检测环境等也有不俗表现。另一种是以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ATLAS为代表的力矩控制机器人,其特点是拥有质量高度集中的躯干和轻盈修长的腿脚结构,关节采用液压驱动,采取在线规划控制策略。这种机器人的特点非常突出,动力强劲有力可以完成空翻、远距离跨越、连续蹦跳等运动,抗扰动能力也非常高。
二、 国内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我国仿人机器人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的研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其中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
随着我国“863”计划对仿人机器人研究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學、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也在逐渐重视并进行相关研究。
总的来说,我国的仿人机器人研究进展是缓慢的。与其他国家仿人机器人相比,我国起步较晚,总体研究方向以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BHR系列仿人机器人为代表。而BHR系列本质上也是属于ASIMO这类位置控制的机器人类型,外形别无二样。但现阶段仍然无法达到ASIMO机器人的稳定运动能力,这不仅是控制算法的落后,基本组成部件如驱动器、伺服电机、传感器和减速器等的研发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据我所知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是通过进口国外公司器件进行研究,成本高也是这项技术不能转化成果的原因之一。随着近几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诸如优必选、钢铁侠等以仿人机器人为主要产品的创业公司, 另外北京理工大学的仿人机器人“汇童”5号、陕西九立公司的“智童”、中科院先进制造所的“智能先锋号”等等,都是中国仿人机器人领域的代表。尽管我国的仿生机器人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要赶超那些技术积累丰富、持续领先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仿人机器人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1-2027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2020年,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11.15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845.23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1.9%(2021-2027)。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为48.53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23%,预计2027年将达到291.01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4.4%。
从产品方面来看,双足机器人正在逐步替代轮式机器人,2021年全球市场双足机器人占市场总规模21.4%,预计到2027年双足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将增长至26.45%。
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教育和娱乐占市场规模的30.62%,其次为研究与空间探索,占比27.76%,个人护理,搜索与救援和公共关系也是重要的应用范围。
目前全球市场仿人机器人企业有20家以上,全球企业的仿人机器人产能达到15.57万台。主要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Softbank Robotics,Robo Garage,南京阿凡达等。2020年前十大企业份额占比达到63.17%,其中本土企业优必选科技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导地位。
从长期来看,中国仿人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大,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94.1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服务机器人获得领域内最快增长。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6.8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
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在2021年~2027年间,预测将以21.9%的年复合成长率推移,并成长到845.23百万美元的规模。预计随着资本投资力度的提升和疫情后经济指标等逐步正常化将推动该市场的成长。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各大服务机器人厂商开始加码技术链条布局,SLAM、AI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获得较快发展,服务机器人产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也有明显提升,产品类型愈加丰富,在家庭、商业、医疗、教育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四、仿人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仿人机器人产业上游供应分析
仿人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参与者为中国与国外零部件制造商。仿人机器人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变频器、编码器、工业相机等。另外仿人机器人中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如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陀螺仪、视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在机器人的自主辨识中,就是靠大量的传感器收集来自机器人本身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加以简单的处理,再送到机器人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得出结果。机器人的控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基于传感器的控制。
这些上游零部件中最核心零部件为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和传感器等,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仿人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具有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等特点。下面我们将简要分析这些核心组件的主要供应商。
延申报告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仿人机器人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6至2020年,预测数据为2021至2027年。
主要厂商包括:
优必选科技
Softbank Robotics
Robo Garage
南京阿凡达
达闼科技
乐聚
Agility Robotics
Hanson Robotics
大连蒂艾斯
Hitachi
Promobot
PAL Robotics
Kokoro
未商业化量产厂商包括:
Samsung Electronics
Boston Dynamics
Honda Motor
Macco Robotics
钢铁侠科技
Kawada Robotics
Toyota Motor
Engineered Arts
按照不同分类,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双足机器人
轮式机器人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教育和娱乐
研究与空间探索
个人护理
搜索与救援
公共关系
其他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北美
欧洲
日本
中国
东南亚
印度
本文正文共12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及主要的下游市场,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等;
第2章:全球总体规模(产能、产量、销量、需求量、销售收入等数据,2016-2027年);
第3章:全球范围内仿人机器人主要厂商竞争分析,主要包括仿人机器人产能、产量、销量、收入、市场份额、价格、产地及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4章:全球仿人机器人主要地区分析,包括销量、销售收入等;
第5章:全球仿人机器人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仿人机器人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
第6章:全球不同分类仿人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仿人机器人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8章:产业链、上下游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等;
第9章:中国进出口分析
第10章:中国市场仿人机器人产地及消费地区分布
第11章:行业动态、增长驱动因素、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不利及阻碍因素、行业政策等。
第12章:报告结论
【以上内容节选自恒州博智信息咨询|2021-2027全球与中国仿人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详细内容请参考完整版报告,申请报告样本联系我们。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