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内科学┃第七篇 风湿性疾病 第三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个人整理学习笔记,每周更新

【概述】
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不明。
基本病理改变: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和骨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遗传易感性
RA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HLA-DRB1等位基因突变与RA发病相关。
2. 环境因素
感染(如EB病毒、微小病毒B19、HIV)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吸烟能够显著增加RA发生的风险,并且与ACPA阳性的RA更相关。
3 .免疫紊乱
免疫紊乱是RA主要的发病机制,活化的CD4+ T细胞和MHC-II型阳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浸润关节滑膜,在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病理】
基本病理改变:滑膜炎
血管翳(pannus):病变慢性期,滑膜变得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是以血管增生、炎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芽组织增生。有很强的破坏性,是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血管炎:可发生在RA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内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
类风湿结节:血管炎的一种表现,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外被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临床表现】30~50岁女性多见,多慢性隐匿性起病
(一)关节表现
1.关节痛与压痛:最早的症状,近端指间关节、腕、掌指关节多见。多呈对称性、持续性,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2.晨僵:关节部位的僵硬和胶着感。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本病活动的指标之一。见于多种关节炎,但RA最突出。
3.关节肿胀:因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软组织水肿所致。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常见的部位与关节痛部位相同,亦多呈对称性。
4.关节畸形:晚期症状。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表现及腕和肘关节强直。
5.关节功能障碍:由好到坏分Ⅰ~Ⅳ级
(二)关节外表现
1.全身症状:乏力、低热、肌肉酸痛。
2.类风湿结节:特征性表现,类风湿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易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尺骨鹰嘴下方、跟腱、膝关节。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发生于心、肺、胸膜、眼等,提示 RA病情活动。
3.类风湿血管炎:见于长病程、血清RF阳性且病情活动的RA病人。其皮肤表现各异,包括淤点、紫癜、指(趾)坏疽、梗死、网状青斑,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深大溃疡。但与活动性不直接相关。
4.心血管系统:心包炎最常见。
5.呼吸系统:有时可为首发症状。
(1)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短,肺纤维化。
(2)胸膜炎:见于约 10%的病人。为单侧或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偶为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呈渗出性,糖含量低。
(3)结节样改变:a.肺内的类风湿结节。b.Caplan综合征,也称类风湿性尘肺病,尘肺患者合并RA时易出现大量肺结节。
6.神经系统:神经受压是RA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原因。正中神经在腕关节处受压可出现腕管综合征,胫后神经在踝关节处受压可出现跗管综合征。 C1~C2颈椎受累可出现脊髓病变。
7.血液系统: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最常见),b.血小板增多,c. Felty综合征:RA伴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8.肾脏:本病的血管炎很少累及肾
9.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液学改变
轻至中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活动期病人血小板↑、ESR↑(反应严重程度)、CRP↑
(二)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RA病人血清中针对l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主要检测lgM型RF。但RF并非RA的特异性抗体。判断活动性最有价值
2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一类针对含有瓜氨酸化表位自身抗原的抗体统称,包括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
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与疾病预后相关。
(四)关节滑液
滑液增多,呈淡黄色透明、黏稠状,滑液中的白细胞明显增多。
(五)关节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至关重要)
X线片对RA诊断、关节病变分期、病变演变的监测很重要。
Ⅰ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关节附近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间隙变窄
Ⅲ期:关节面虫蚀样改变
Ⅳ期: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2.MRI
对早期诊断极有意义。可以显示关节软组织病变、滑膜水肿、增生和血管翳形成,以及骨髓水肿等,较X线更敏感。
3.关节超声(评估活动性)
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腔、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等,能够反映滑膜增生情况,亦可指导关节穿刺及治疗。
(六)关节镜及针刺活检
关节镜对诊断及治疗均有价值,针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的检查方法。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RA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慢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二)鉴别诊断
RA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OA:骨关节炎,AS:强直性脊柱炎,PsA:银屑病关节炎,ReA:反应性关节炎


(三)病情判断
判断RA的活动性指标:疲劳的程度、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程度以及炎性指标(ESR、CRP等)。
【治疗】
目前RA不能根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临床缓解:没有明显的炎症活动症状和体征。)
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一)一般治疗
包括病人教育、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可改善关节炎症状,但控制病情方面作用有限。选择性COX-1抑制剂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心血管高危人群谨慎选用。
2.传统DMARDs:较NSAIDs发挥作用慢,需1~6个月,可延缓和控制病情进展。
甲氨蝶呤(MTX):RA治疗的首选用药。本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制。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口炎等
3 .生物DMARDs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 TNF-a拮抗剂、 IL-6拮抗剂。
4.糖皮质激素(GC):能迅速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和全身炎症,GC治疗RA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GC必须同时应用DMARDs,仅作为 DMARDs的“桥梁治疗 ( bridge therapy)”。
适用于:伴关节外表现的重症RA、过渡治疗、经正规DMARDs无效、局部应用。
5.植物药制剂: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
(三)外科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