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开除员工,企业任性会有什么后果?
“一大批boss即将到达战场”
重庆一家旅游公司办公区发生聚集事件,该公司员工贺某在微信群内与其他同事互动,发送了该消息。因此话有“调侃”领导之嫌,贺某被领导开除,还被要求赔偿公司违约金3万余元。贺某遂向劳动部门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该公司支付违约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万余元。劳动人事部支持了贺某的请求,但该公司不服,告到了法院,法院认为,该公司开除贺某不合法,判决其支付贺某赔偿金1万多元。
另有,
广西某公司员工因未参加单位组织的一次会议被炒鱿鱼,任性单位被判赔4.2万元!
某企业借“疫”辞退员工,被判赔7万多。
某企业员工看望病危儿子被辞退,律师建议员工可索赔26个月工资。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机构不完善,在招用员工、管理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上,都由老板任性“处理”,这不只损害员工的利益,更给企业留下了风险,就拿随意解除员工这件事来看,企业开除员工不能任性。
企业要开除员工,怎么做才是合法呢?
企业如果愿意花2倍的经济补偿金,那确实可以任任性的让员工离职。例如一个员工已经工作了10年,那么企业付出了20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一个月的提前通知补偿费,员工是可以离职的,但是不能用开除二字,只能用双方达成一致,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这么一个说法。
企业若要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一方面,解除理由要合法;一方面,解除程序要合法。
1)法定解除理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可以把合法解除理由归纳为以下几点:
协商一致离职,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同意;
员工过失性解除,员工方主观存在过失,如员工严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
员工非过失性解除,如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裁员解除。
企业有了这四大方面的法定解除理由之一,且能提供证据证明,再按照法律规定的解除程序,才可以依法解除同员工的劳动合同。
2)法定解除程序
有了法定解除理由,且有证据证明外,还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解除程序。比如说企业按照员工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同员工的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如下:
证明员工不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岗;
二次证明员工不胜任工作;
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
经过这样的程序,才是合法解除员工。法定解除理由、提供证据证明、法定解除程序,缺一不可,若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造成违法解除。
若企业违法开除员工,有什么后果呢?
按照法定规定,一旦企业造成违法解除,主动权就在员工手里,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金,也可以要求继续回企业工作。
关于赔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赔偿金是二倍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照半个月工资支付。
比如某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是五年,月工资是6000元,现在企业违法开除该员工,该员工可以得到5*6000*2=60000元的赔偿金。
所以,企业是不能随意开除任何员工的,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法定解除理由和解除程序,否则就会造成违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