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设计课程(一)
其实对于课程的好坏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家长对于什么课程是好的什么课程是坏的其实也没有固定的标准,那么如此的话,我们只能从自己出发,或者是考虑到大的市场环境中什么样的课程是好,是符合标准的。那么首先我们来思考和梳理几个问题。
1、设计制作的课程的呈现方式是哪些?那种比较好?
a、最常见的就是word教案了,一般来说word教案的内容会包含课程名字,课程编号,适用年龄,适用人数,所使用的教具,知识点,上课流程,展示结果。
b、那么在word教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进阶的版本,叫做逐字稿,就是将上课流程中细化到每一分钟,老师每一个部分的每一个问题都制作进教案中。但是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对于新手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而且能够快速上手上课,所以对于机构的负责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逐字稿教案的,但是弊端也非常的明细,很多教学负责人会为了便于管理,所以会出现死扣逐字稿的情况,导致老师上课千篇一律,没有激情和创造性。要知道每个老师其实上课的风格都会因为自身的性格习惯阅历有所不同,而每一个学生又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公式化课堂,那么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c、PPT,这是目前主流的,也是被许多学校所认可的课程呈现方式或者工具,因为PPT不仅可以使用到各类多媒体的素材,PPT本身的软件动画功能也能够应付日常教学的需求,而且PPPT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老师们能够梳理课堂流程逻辑的工具,同时也不会限制老师的发挥。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PPT制作对于老师们的能力素质要求有一定的门槛,在制作PPT中,比较常见遇到的问题就是页面的排版,素材的搜索选取,逻辑的梳理,字体的统一等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或者基础,制作出来的PPT呈现效果很可能还不如直接那张图片播放个视频或者在白板上写板书上课的效果。而且制作一节精美的PPT课程非常的耗时,这一点无法避免。
d、辅材类,这一类的课程设计说简单是最简单的,说难也是最难的。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可能只是看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准备了这么几张图片或者一两个视频就能很好的把课上下来,就找猫画虎的学习,那么虽然也能完成上课,但是却终究只是上课而已。因为仅用简单的图片、视频等这些辅材就能直接上课的老师,大多都是经验非常老道的老师,比如说今天我们给一个主题,这位老师就能够在脑海中很快的梳理出整个的上课流程,上课的知识点,需要一些什么辅材来提升上课效果等,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多年的授课经验才能做到。(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能做到呀!嘿嘿!)
e、还有一类是这几年互联网教育兴起而带来的,就是平台课程,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提供的属于外采课程教案或者上课工具,另一类是平台提供制作的模板工具,自制课程课件,这一类将设计课程的许多环节模块化了,可以降低老师们设计课程的门槛难度。
2、设计课程是课程主题重要还是课程内设计流程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两者都非常重要但也都不重要,看你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
如果是单节课程的主题,那么这就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比如我现在面前有一台电脑,那么电脑就可以做一节课程的主题,所以非常容易。但是如果你设计的时候是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体课程的难易程度,系列课程主题的一致性,那么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当你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越多,给你能够提供的合适选择就会越来越少,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会越难也越重要。所以搭建可以观察一下,一般来说,在市面上你看到所定的课程系列主题名字都是一些又大又空泛的,因为包容性更强,那么往这个主题里放入雄安的主题课程也就越容易。
再来聊一聊流程,如果说流程不重要,那是因为其实无论是学科的课程,课程的流程基本都有一个万能套用公式。
热身(复习)-引入-操练-反思(课堂回顾)-延续(课程延申)
套用这个公式,每一个部分按照主题将内容像填空题填进去,那么还难吗?
而说重要,是因为其实如果你是一个有想法的老师或者你希望你的课程更出彩,那么在这个基础框架上,你要思考的问题就要细节得多,就像现在流行的脱口秀,你设计的这个环节,放入的内容是否是孩子能接受的,孩子们是否愿意听,是不是适合大部分孩子等等,那么你就会发现课程流程设计非常重要,它是决定你这节课程是否出彩的原因。
在下一期的设计课程推文中,PMTkevin会以一个课程作为实力,来从头到尾设计一节课程,来分享一下我的设计课程经验,记得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