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十三)沦陷区文学总体特征 张爱玲

2023-07-03 20:35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沦陷区文学都有抵抗的文学、妥协的文学和挣扎辗转于两者之间的文学。-流动性与交织性(作家流亡)

1、向五四现实主义的回归;

2、反抗的多层面性;

3、强调艺术的锤炼,以隐晦反抗。

战争在这里成为背景,显示的是人心慌乱、生活失序、人性暴露。

世纪末的苍凉之舞:张爱玲和她的小说

一、张爱玲的家世、生平

1920.9.30-1995.9.8,本名张煐。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大量发表小说,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

1944.8与胡兰成结婚,47年离;

52年去港,55年去美,

56.8与赖雅[61瘫痪67去世]结婚,73定居洛杉矶。

1995年中秋节去世。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

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

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二、小说的艺术基调:苍凉、凄清。

“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的写作旨趣和艺术追求都凝结在这两句话中,强调出她在小说创作上着力沟通新与旧、雅与俗。

施叔青曾说:“张爱玲冷眼看世界,她对人性摸得太透彻,太深了。人性的基本被她抓住,难怪她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张爱玲是不朽的。她对人不抱希望,人就是人,有他的贪婪、自私,却偶尔也闪烁着温暖爱心的。”

三、小说的主题:东方色彩、家族传奇和女性人物。

1、无情的言情:爱情的虚伪。——对爱情的怀疑与杀死。

《金锁记》曹七巧、姜长安(童世舫)、长白(芝寿、绢姑娘);

《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宝络、四奶奶;

《五四遗事》罗文涛与老家张妻子、王家妻子、新式女子密斯范;

《封锁》吴翠远、吕宗桢;《花凋》郑川嫦、章云藩;《创世纪》匡潆珠、毛耀球;

《半生缘》顾曼桢与沈世钧、祝鸿才,沈世钧与石翠芝、许叔惠,顾曼璐与张豫瑾、祝鸿才。

《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娇蕊、孟烟鹂

《心经》许小寒“有了爱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

2、对人性之恶的渲染与认定。

A、亲情的冷漠与虐杀:血缘亲人之间:《金锁记》《倾城之恋》《花凋》《半生缘》《沉香屑:第一炉香》《封锁》吴翠远“她家里的人——那些一尘不染的好人——她恨他们!他们哄够了她。他们要她找个有钱的女婿,宗桢没有钱而有太太——气气他们也好!气!活该气!”

《茉莉香片》聂传庆的父亲对聂十分冷酷嘲笑“你那个英文——算了罢!翘脚驴子跟马跑,跟折了腿,也是空的!”“他呀,连男朋友都没有,也配交女朋友……谁说她(言丹朱)看上你来着?还不是看上了你的钱!看上你!就凭你?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你趁早给我出去罢!贼头贼脑的,一点丈夫气也没有,让人家笑话,你不难为情,我还难为情呢!”。

亲戚之间:《金锁记》里的妯娌关系(玳珍、七巧、兰仙)、姑嫂、叔嫂(七巧与云泽、季泽,七巧与娘家哥嫂、侄子)婆媳(七巧与儿媳)。

B、普通人之间。《金锁记》下人都看不起出身低贱的七巧。

“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看透及看透后的默认、放逐和自我堕落。

《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个脏的故事,可是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沾着脏。在这图书馆的黄昏的一角,堆着几百年的书——都是人的故事,可是没有人的气味。悠长的年月,给他们熏上了书卷的寒香;这里是感情的冷藏室。”

3、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与自我奴化

《心经》小寒的母亲“他眼见得就要四十岁了。人活在世上,不过短短的几年。爱,也不过短短的几年。由他们去罢!”《红玫瑰与白玫瑰》“她(孟烟鹂)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男人是她的。他就是天。”她听无线电不是为了新闻,而是为了听人的声音,她没有女朋友。甚至她与裁缝偷情,也被振保认为裁缝地位卑贱、形象猥琐而不屑。振保半夜醒来“地板正中放着烟鹂的一双绣花鞋,微带着八字式,一只前些,一只后些,像有一个不敢现形的鬼怯怯向他走过来,央求着。……他叹了口气,觉得他旧日的善良的空气一点一点偷着走近,包围了他。无数的烦忧与责任与蚊子一同嗡嗡飞绕,叮他,吮他,吸他。”

作为旧式女性(如白流苏),虽然有着新式女性的行为,但骨子里并未摆脱封建旧式思想的束缚。作为新式女性(如顾曼桢)在姐姐去世后为照顾孩子选择与祝鸿才结婚,仍然没有彻底跳出传统女性悲哀的囹圄。――被动性和不彻底性。

王安忆不满意张的“不彻底。她许是生怕伤身,总是到好就收,不到大悲大恸之绝境。所以她笔下的就只是伤感剧,而非悲剧。这也是中国人的圆通”。

四、小说的艺术特色

1、语言:叙事语言的文学化和人物语言的口语化。

2、意象繁复贴切(一切景语皆情语)

3、纤细入微的心理描写(直接、间接)

4、叙事:反传奇的传奇。灵活多样,时空穿梭,电影蒙太奇。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退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岁。

5、参差对照的美学风格。

“参差对照”既是她追求的修辞风格,也是她的创作哲学。

《自己的文章》“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不彻底的人物”才是“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

A人物性格的多面。

B故事讲述的圆通。

6、细屑的描摹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种令人气闷的拥挤,这或许是一种虚张声势的写作谋略,因害怕孤独而以此来填充、装饰:

A、在沦陷区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中国元素的保留和强调;B、小说呈现:生命与生活的虚空和物像的精雕细刻并存=恋物——其实是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证明。

王安忆曾写道:“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最易打动人心的图书,但真懂的人其实不多。没有多少人能从她所描写的细节里体会到这城市的虚无。正是因为她是临着虚无之深渊,她才必须要紧紧地用手用身子去贴住这些具有美感的细节,但人们只看到这些细节。”

“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 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 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 满盛着喜果。帐檐垂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琉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这是长白媳妇芝寿屋内的摆设,呈现出新房特有的喜庆气氛。但身在其中的新媳妇芝寿却是“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她想死,她想死。”带有强烈刺激感的对比。

五、张爱玲热的剖析

张爱玲对新旧交替时代城市人情世态的悉心洞察与逼真表现,

1、时代现实――拜金、物欲,无助、社会病态。

世纪末情绪:不相信一切,有点挣扎,但更多的是无奈,万念俱灰地沉落、沉落。直到黑暗的深渊。

2、影视传媒与商业化运作。言情、传奇――机械时代--题材狭窄

3、本身的俗化:总觉得不真实

A、有刻意的书写传奇追求《色戒》《五四遗事》《封锁》《半生缘》(曼桢的性格由自由式向保守封闭式退化的倾向,张由向鸳蝶沦陷的倾向。故事在误会中发展)

似乎张对庸凡的人性持嘲讽与不信,解构人生与人世,她骨子里不相信日常人生。

B、也有无意的反传奇的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情节高潮迭起:

前夫离世(奔丧)

相亲(各有算盘)

赴港(互相算计)

归上海(流苏铩羽而归,不甘死抵)

再赴港(低头,计算)

再归上海(婚宴)

叙事欲扬先抑:

1、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

2、四奶奶又向那边喃喃骂道:“猪油蒙了心!你若以为你破坏了你妹子的事,你就有指望了,我叫你早早地歇了这个念头!人家连多少小姐都看不上眼呢,他会要你这败柳残花?”

3、众人觉得徐太太真是善于辞令。前两天轰轰烈烈闹着要做媒,忽然烟消火灭了,自己不得下场,便故作遁辞,说两句风凉话。

白流苏:

1、找事都是假的,关键是找个人。

2、徐太太一定是有背景的。难不成是那范柳原的诡计?流苏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第一个领着他们往破落户的路上走。流苏的手没有沾过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3、不反对精神恋爱,因为结果永远是结婚。

4、既然他没有得到她,或许他有一天还会回到她这里来,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

5、她失败了。固然,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但是那只限于某种范围内。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6、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啊,管它呢!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

7、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

范柳原:

1、不愿意流苏去跳舞场。

2、我在这里等着你呢。

3、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4、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5、我要你懂我。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欢做各种的傻事。

6、到马来亚,回归自然。

7、凉一凉流苏,要她吃醋。

8、月夜电话。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乞来港。船票已由通济隆办妥。

10、你是医我的药。

生死相依 :

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颗子弹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封建大家庭在金钱的步步紧逼之下,捉襟见肘、人性尽丧,走向崩溃。

三爷:三纲五常(做金子、股票)

四爷:狂嫖滥赌,挪用公账(胡琴里忠孝节义的故事)

四奶奶:斥(看电影与跳舞)不要脸、斥流苏是天生的扫帚星。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二十三)沦陷区文学总体特征 张爱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