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仁君明仁宗:在位十月驾崩,但其功绩却影响深远!
如果看过《大明风华》这部剧,你会发现这位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儿子、徐达的外孙、太子朱高炽,在剧中全程都是又胖又怂又笨。那历史上的朱高炽又是怎样的呢?胖是没有错,但其他方面却没有那么简单。

朱高炽虽然胖,但是不怂
我们都知道,建文帝想要削藩,朱棣不服,于是就起兵造反。朱棣将两个儿子带去打仗,留下朱高炽镇守北平老家。但之后,出乎意料的是朝廷命李景隆领军50万,直扑北平,而当时北平的守军只有5万。这要是北平失了,没了后勤保障,朱棣的造反路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啊。面对这样的兵力差距,很多人都会选择弃城跑路,但他却没有。
朱高炽趁着当时天寒,命人往城墙泼水,城墙变冰墙,大大增加了李景隆攻城的难度。又多次派兵夜袭骚扰李景隆的军队,成功为朱棣带兵回返争取了时间。而在此期间,建文帝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主要是劝说,让他献出北京城。如果献了城,那朱棣的造反也就不足为虑了;就算不答应,只要消息传了出去,那朱棣心中肯定会有所怀疑啊,毕竟战争容不得犯一点错,就算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能不能活也是问题。朱棣暗中收到这种消息,也曾担心儿子朱高炽会反,想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好在朱高炽采取的应对之法十分得当,他没有拆开书信,而是直接让人转送给了自己的父亲,这才免去了自己的危机。可见,守城也不容易啊,不但要担心会被敌军杀害,还要面对父亲的不信任。

朱高炽剧照
20年监国,10月天子
朱棣在靖难成功后,又多次远征,因此监国也就成了太子的首要任务了。20年的时间,长达5次的监国,除了要管理好大明朝以外,还要面对父亲的猜疑,弟弟汉王的暗算,监国生涯的委屈、忐忑又有谁能懂呢?
他爱护百姓,尊重大臣,满朝称赞。为了应对多次的下西洋,专门设立河南卫河提举司。多次打仗,朝廷重负,为了解决问题,他又成立茶马司,解决漕运,修河口,修粮仓,开荒地,朱高炽做太子监国的期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松懈和劣迹。《明史》中有记载,朱棣多次远征,朱高炽太子监国,朝中没有废事。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朱高炽绝对当得起。

朱高炽剧照
朱棣的穷兵黩武,郑和下西洋的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明朝的安稳。《明史》中记载,朱高炽登基以后,为了解决明朝的不堪重负,发布了三条命令,一是要救济百姓灾民,二是减免税务,三是停止下西洋。朱高炽的一番操作,效果明显,明朝内外逐渐好了起来,同样也为仁宣之治拉开了帷幕。除了爱民,朱高炽性格宽仁,也积极地听取大臣的建议,任贤为能,为建文旧臣平反。

#明朝#
可惜,这样的人却仅在位10个月就死了,时间虽短,但朱高炽所做之事,却得到了承认和赞扬。大明建立以来,虽然让百姓得以休息,但也有限;朱棣上位以后,穷兵黩武,南征北伐,百姓的负担更是加重。朱高炽虽然没有朱元璋、朱棣那么高的军事才能和成就,但对于治下百姓而言,却是最好的皇帝。所以说朱高炽所达到的政治高度,是朱元璋和朱棣所不曾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