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夜:相约渭南市博物馆
2019年8月7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夜幕降临以后,在渭南市博物馆,举行了一场以“七夕之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弘扬“七夕”的文化,丰富市民们的生活——
晚上8点至9点整,精彩的“七夕之夜”活动开幕式,在渭南市博物馆北侧的广场上举行。首先,通过简短的宣传片,介绍银河系与牛郎织女星的故事;随后,依次进行了主题曲演唱、经典诵读、传统戏曲、笛子独奏和原创快板的表演。精彩的节目,热烈的气氛,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看!
晚上9点至10点半,盛大的开幕式结束之后,跟“七夕”有关的各项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在渭南市博物馆内举行。这座博物馆第一次在夜间开放,大家在炎热的夏季走进博物馆,感受独特的博物馆之夜。
漫步博物馆中,到处人头攒动,充满节日的喜庆氛围。游客可以手持一份《渭博爱情文物地图》,在博物馆的五座展厅里,寻找与爱情有关的文物;也可以坐在织布机前,感受“男耕女织”的生活;还可以参与泡制巧芽,争取获得“巧女”的称号。活动异彩纷呈,游客流连忘返,所以临时延长了半个小时。
打卡渭博爱情文物
纺线织布展示体验
七夕乞巧 泡制巧芽
在本次“七夕之夜”系列活动之中,我认为最精彩、最特色、最受游客欢迎的项目,便是“邂逅渭博 三行情书”的活动,大约有300多人在这里留下自己对爱人、家人、朋友的祝愿,以及对往事的追忆和未来的憧憬。
在渭南市博物馆内,共安排六个书写点,提供各类纸和笔,供大家书写情书。同时,展厅的入口和出口处,摆放着巨大的粘贴墙,张贴大家书写的情书。
活动结束之后,博物馆将对这些情书进行收藏和长期保存。同时,对所有作品进行网络投票,由网友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三行情书”前20名,进行奖励。
西一楼书写点
东二楼书写点
游客认真书写
游客张贴情书
游客欣赏情书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者“女儿节”等,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起源于中国,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也有庆祝七夕的习俗。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随着西方“情人节”的流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受到冷落。通过举行“七夕之夜”的活动,让游客在这里了解七夕节的历史文化,重新拾起那些逐渐消失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