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子兵法》与拿破仑一世(一)

2022-05-24 09:00 作者:松露美食家  | 我要投稿

      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本名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法国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1799年至1804年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804年12月2日加冕皇帝一直到1814年,拿破仑一世因战败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复辟建立“百日王朝”后,再次遭到滑铁卢战败再被流放,于1821年5月5日病逝于英国海外属地圣赫勒拿岛。1804年拿破仑一世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成法兰西第一帝国,故又被称为“法国人的皇帝”。

     拿破仑一世取胜靠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一败涂地的呢?仔细研究拿破仑一世的一生就会发现:凡是他遵从《孙子兵法》的战争,他都取得了胜利,例如土伦战役、马伦哥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凡是他违背了《孙子兵法》的战争,他都一败涂地;如1812年的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不懂《孙子兵法》的拿破仑一世被世人封为“战神”,说他名不符实一点不夸张!拿破仑一世的历史功绩和影响力较之“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将军,真是逊色不少【详见《孙子兵法》与乔治·华盛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正是年仅24岁的拿破仑一世在土伦战役中扬名立万的根本原因。土伦(Toulon)是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是法国重要的海军基地。1793年7月,在英国和西班牙的1.4万军队已经占领土伦及整个港口后。拿破仑一世提出了“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的作战方案:避开攻击英西联军重兵布防的法朗高地和土伦城,转而集中法军主要兵力,攻占土伦港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垒,夺取克尔海角;然后再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土伦港内大小两个停泊场内的英国海军舰队,切断英国海军舰队与土伦城守军之间的联系,迫使英国军舰撤出土伦港口。正是拿破仑这个大胆又出色的作战计划,为法军取得土伦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土伦战役后,24岁的拿破仑一世便荣升准将,一跃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

    马伦哥战役(Bataille de Marengo)是拿破仑毕生最为骄傲的一次战争胜利;也是“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的最佳验证。在1800年6月14日,担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一世率领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战争在6月14日上午9时开始打响,法军战事不利;到下午3时,奥军指挥官梅拉斯认为胜局已定,立即派信使前往首都维也纳报捷;同时他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自己离开了战场。然而此时,身在前线的拿破仑一世,仍然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法军战斗。持续到下午5时,正当法军接近崩溃的时刻,法军德赛将军率领他的增援部队5000人赶到了战场,拿破仑立即命令法军将带来的十三门火炮和原剩的五门火炮集中在一起,向奥军进行狂轰乱炸。在法军火炮的猛烈轰击之下,奥地利军队顿时大乱。德赛将军率领法军乘机立即从正面猛攻,奥地利军队如鸟兽散。法军取得了马伦哥大胜仗。

     奥斯特里茨战役(Bataille d'Austerlitz)又称“三皇会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战场今位于捷克境内)。战争发生在1805年12月2日,因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均亲自参战而得名。拿破仑一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灵活运用了“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普拉岑高地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极其重要,拿破仑一世利用普拉岑高地成功诱使俄罗斯的部分军队先行发动攻击,再趁虚重兵夺回普拉岑高地,完美地把俄奥联军切分成两部份,导致俄奥联军首尾不能兼顾,再指挥法军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而终取得大捷。“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正是拿破仑一世指挥7.3万法国军队能够战胜8.6万人俄奥联军的根本原因。

                         (未  完  待  续)

《孙子兵法》与拿破仑一世(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