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EER与医院数据结合分析,双临床数据库快速拿下5分+高性价比纯生信!!!

2023-08-17 19:00 作者:生信鸟  | 我要投稿

临近毕业季,是不是很多小伙伴一定很想发表一篇属于自己的SCI,但是却苦于没有实验环境和样本?选择临床数据库是生信分析的基础,对于临床科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可以帮助临床研究人员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关系,并提高医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通常情况下,生信文章只会引用一个数据库,但今天布小谷就发现一篇简短但性价比极高的文章,作者选择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大名鼎鼎的SEER数据库,结合医院JSPH数据库,对疾病进行了生存分析。结合两个数据库的好处有:1)如果在两个数据库中都有相同结果,那么增加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2)两个数据库让审稿人眼前一亮,增加了接收率。

(ps:对临床公共数据库方向感兴趣的小伙伴找布小谷,超多个性化的分析思路供你选择哦!)

题目: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症特异性预后:美国SEER数据库与中国某医院的人群研究

杂志:Front Oncol

影响因子:IF=5.738

发表时间:2023年5月


研究背景

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疾病,可大致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PLELC)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占NSCLC的不到1%。目前,尚无公认的PPLELC治疗指南。


研究思路

2000 年至 2015 年间SEER数据集确定了 PPLELC 患者 (n = 72),以及在 2014 年至 2020 年间从JSPH确定了 PPLELC 患者(n = 16)。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检索和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


主要结果

1.SEER数据集中PPLELC的发病率

根据SEER数据集,2000-2015年期间有816436例确诊肺癌病例。其中,0.065‰的白人患者、0.056‰的黑人患者、0.528‰的亚太岛民(API)被诊断为PPLELC(表1)。这表明在API中,PPLELC亚型在肺癌中的比例更高。

表1 SEER数据集中不同种族肺癌中的PPLELC比例


2.PPLELC 病例的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征

究包括了 SEER 数据集中的 72 名患者和 JSPH 队列中的 16 名患者。其中,两个 PPLELC 队列的中位诊断年龄均为 64 岁,范围为 15 至 86 岁。女性和男性的发病率相似。右肺偏侧 (47/88, 53.4%) 的病例多于左肺 (39/88, 44.3%)。超过一半的病例被诊断为 TX/T1 期(55.7%),而 T2、T3 和 T4 期的比例分别为 26.1%、10.2% 和 8.0%。大多数病例(54/88,61.4%)淋巴结转移呈阴性,其余34例(38.6%)淋巴结转移呈阳性。上述呈阳性的34例中,N1期11例,N2期21例,N3期2例。88例中,69例(78.4%)行病灶切除术,16例(18.1%)行束流放疗,40例(45.5%)行化疗。在 JSPH 队列中,只有两例为 65岁或以上,与 SEER 数据集相比有显着差异。有趣的是,43.8% (7/16) 的病例显示肿瘤位于右肺中叶内。相比之下,只有6.9%的 SEER 病例显示了这个肿瘤位置,而且都是 API,证明这种差异似乎与种族有关。尽管 M1 期病例的百分比在 SEER 队列和 JSPH 队列中相当,但治疗选择似乎不同。在 JSPH 队列中,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例更多(87.5% 对 75.0%),接受放疗的病例更少(6.3% 对 20.8%)(表 2)。

表2 PPLELC 病例的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征


3.PPLELC 病例中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生存分析

至追踪期结束时,有24例因PPLELC死亡。1年、3年和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分别为90.8%、79.5%和72.6%(图2A)。平均CSS时间为148.7±12.6个月。接下来,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根据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图2B-E)。KM曲线显示,患者的M分期显著影响PPLELC的CSS(图2B);M0期患者的5年CSS率为78.5%,M1期患者降至40.7%。此外,患者的N分期也影响预后(图2C);TNM III-IV期患者的预后始终优于TNM I-II期患者(图2D);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的5年CSS率为78.8%,而未进行手术干预的患者仅为48.7%(图2E)。相比之下,其他因素似乎对PPLELC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使用 Cox 回归风险模型对多个变量(年龄、性别、TNM分期、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进行分析(表3),发现TNM分期是唯一对PPLELC生存有独立预后影响的因素。

图2 PPLELC 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分析


表3 PPLELC病例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


文章小结

究对比了SEER数据集和JSPH数据集中PPLE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当前治疗和预后。研究证明了PPLELC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预后良好;其中,TNM分期是PPLELC的独立预后因素。文章分析思路虽然简单,但是作者利用了SEER和JSPH两个数据库,增加了分析的可信度,两个数据库得出结果一致,也增加了结果的可靠性。内容不多还能发到5分+,可见SEER真的是一个可参考的好方向。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码住!

SEER与医院数据结合分析,双临床数据库快速拿下5分+高性价比纯生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