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写小说的那些事

2018-06-16 13:51 作者:诗者酱  | 我要投稿

在很早的时候,我当时了解外物的手段只有书籍和每天固定三十分钟的上网时间。童年最快乐的事就只是在自己的房间,静静地读一会实体书。

晚上父亲给我关灯后,我也会打起手电筒,继续熬夜苦读。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比现在要来得清闲。

直到现在,我在别人的面前都比较迟钝,因为我不太擅长与他人交流,更不要说办事了。在初中时就因为班委的原因被全班人所敌对.

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那种人,那种耳听八方察言观色的人,我也不适合那种给老板端茶送水,揣测他们意思的下属。

我喜欢一个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童年的玩伴走散消失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所以,我想表达出什么。一种我没有接触,没有得到的东西。

于是,出于这种动机以及爱好。小学四年级,我开始创作我的处女作。

作品的名字和详细内容,以及原稿,早已丢失在了时间中,不过还依稀记得当时作品的元素是丧尸和末世,也许只是因为我第一个看的网络小说就是末世流吧。

我的母亲是一个兴趣爱好很广的人,而且知识丰富。她在当时教了我许多写作的基本要领,并鼓励了我继续创作。在发表在纵横上的时候,还给我千疮百孔的原稿进行修改。

在这里重重感谢老妈。

我的热情很高,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两万字写了出来,草稿堆成厚厚的一层。而我觉得非常畅快,原因却迟迟都没有想出来。

几年后再回头看之前的稿件,就不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因为感觉都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哭唧唧)

我还记得一件很有趣的事,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写出了一些男女之间的爱情。只是那短短的几行,就被全年级人吵着翻阅,被班主任所得知。

她说我还小,写作还不适合我。

幸运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听劝,只是很少再去写羞羞的剧情了。

如果说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书,那么就只有两本书让我受益良多。

那就是《三体》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前者的名号早已在b站打响,但大家或许对原作只看了一遍,或者只是蹭波当时的热度。

我在初中三年,每天必读,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放学回家,我都抱着三体啃来啃去。几个星期下来已经看懂了最难懂的一部死神永生。

其中最难理解意思的种子文明和二维化,多读几遍都差不多懂了。它第一次让我领会了脑洞的厉害,也知道了如何将思考化为文字做出行动,这便是一大改变。

而后者的欧.亨利,让我领教到了欧美的写作方法,所以直到现在。我的文笔中依然透露出欧美式的对话和人物转折。在《卖花的女孩》中,我还使用了欧亨利式的幽默转折结尾,用来致敬这位最后醺酒早逝的先生。

也许是出于偶然,我开始放弃长篇小说的思路,转而进行短篇小说的创作。

因为我接触《三体》,所以我第一次写的便是科幻类的短篇小说。

但结果,显然如此。

这是在16年所投的稿件,杂志便是《科幻世界》

(这是我最后给科幻世界投稿的稿件)

我没有放弃什么,我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每次拒稿虽然沮丧,但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不足。

你无法想象到,一个会批评的读者比只喊666的读者要好多少倍。

我投的稿件陆续减少。因为我知道,如果想要成功,我要变得更加强大才可以。

而18年,我决定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写出我现在的巅峰。继续前进!

我还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进步。一步步地踩在台阶上,每一年的稿件都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缺点也在补漏,优点也开始突出。

而,我为什么想给大家讲讲我写作的故事呢?

不甘和愤怒啊...

我看着周围的人流涌动,而充满了黑白两色。没有任何的色彩,而我不能做任何事的脆弱,以及身边人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单调和乏味的生活。

就有一种不得不做,不得不干的冲动和热血。

支持并激励我继续走下去。

也或许是因为我所认为的不同,而不像与别人一样,走那条早已被踩的平平实实的大路吧。

我就是普通人,我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但在另一方面,我却做着与常人不同的事,想着别人想不到的小说和情节。

天赋和努力?

我觉得更多的,或许是自己的孤独和内心深处的笨拙吧。

你们最亲爱的读者,哀伤行者留。


我写小说的那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