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清至今行政区划变迁考·山东篇

2022-04-17 12:02 作者:小萱的方言咖啡馆  | 我要投稿

山东省自西北向东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现代山东省地图,来自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一、明清两代山东省行政区划

清末山东行政区划大致情况
  1. 济南府:历城县(附郭)、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陵县、济阳县、德平县、平原县、德州

  2. 泰安府:泰安县(附郭)、东阿县、新泰县、平阴县、莱芜县、肥城县、东平州

  3. 东昌府:聊城县(附郭)、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清平县、莘县、冠县、馆陶县、恩县、高唐州

  4. 曹州府:菏泽县(附郭)、曹县、城武县、巨野县、单县、郓城县、鄄城县、观城县、朝城县、范县、定陶县、濮州

  5. 兖州府:滋阳县(附郭)、曲阜县、邹县、宁阳县、泗水县、滕县、峄县、汶上县、阳谷县、寿张县

  6. 沂州府:兰山县(附郭)、郯城县、费县、沂水县、蒙阴县、日照县、莒州

  7. 武定府:惠民县(附郭)、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蒲台县、沾化县、利津县、青城县、商河县、滨州

  8. 青州府:益都县(附郭)、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临朐县、安丘县、昌乐县、诸城县

  9. 莱州府:掖县(附郭)、昌邑县、潍县、高密县、即墨县、平度州、胶州

  10. 登州府:蓬莱县(附郭)、黄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福山县、文登县、荣成县、海阳县、宁海州

  11. 临清州:武城县、夏津县、邱县

  12. 济宁州:金乡县、嘉祥县、鱼台县

二、现代山东省行政区划

  1. 济南市(鲁A):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

  2. 青岛市(鲁B):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3. 淄博市(鲁C):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4. 枣庄市(鲁D):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5. 东营市(鲁E):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

  6. 烟台市(鲁F):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蓬莱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

  7. 潍坊市(鲁G):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诸城市、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昌邑市、高密市、临朐县、昌乐县

  8. 济宁市(鲁H):任城区、兖州区、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泗水县

  9. 泰安市(鲁J):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10. 威海市(鲁K):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11. 日照市(鲁L):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12. 滨州市(鲁M):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博兴县、阳信县、无棣县

  13. 德州市(鲁N):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齐河县

  14. 聊城市(鲁P):东昌府区、茌平区、临清市、东阿县、高唐县、阳谷县、冠县、莘县

  15. 临沂市(鲁Q):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郯城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沂南县、临沭县、费县

  16. 菏泽市(鲁R):牡丹区、定陶区、曹县、单县、巨野县、成武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

三、明清至今山东行政区划的变迁

  1. 全省版图的改变

    明代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除今天山东省大部分区域之外还包含辽东半岛,即辽东都司。清代,辽东划归奉天将军辖区,此后山东版图的改变归结为两个因素。

    其一,与河南、河北两省调整边区。原属直隶省大名府的东明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管辖;原来分别属于直隶省天津府、河间府的庆云、宁津两县,现均为山东省德州市所辖;原来分别属于山东省临清州、东昌府的邱县、馆陶两县,现均为河北省邯郸市所辖;今天濮阳市管辖的范县和台前两县域,原属山东省,为便于治理金堤河而于1964年划归河南省。

    其二,由黄河口淤积退海而成陆。今天山东省东营市的垦利区,西半部元末明初已有居户,大部分村落建于明、清两代;东半部20世纪初始有人烟,大部分村落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有的村庄则在40年代乃至解放后方才形成。

  2. 从府到地级市

    明初山东辖济南、东昌、兖州、青州、莱州、登州六府。清代中后期山东辖十府二州。现代山东辖十六个地级市。

    从明清至今,山东行政中心未变、具有明确承袭关系的二级区划包括:济南府(济南市)、泰安府(泰安市)、东昌府(聊城市)、曹州府(菏泽市)、沂州府(临沂市)、济宁州(济宁市)。此外,位居鲁北的武定府,今辖境分属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五个地级市。胶东半岛在近代以来行政区划变动较大,原来的青州、莱州、登州三府演变为今天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个地级市。

    地处冀鲁边界、扼守大运河要道的临清州,得益于发达的漕运,成为明清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商业都会,人口达百万之多,经济社会繁荣500余年,曾有“富庶甲齐郡”的美誉,与阳谷县张秋镇(当时也是大运河沿岸的繁华商埠)并称“临张”。明朝小说《梼杌闲评》中的临清州“虽是个州治,到是个十三省的总路,名曰‘大马头’。商贾辏集,货物骈填。更兼年丰物阜,三十六行经纪,争扮社火,装成故事。更兼诸般买卖都来赶市,真是人山人海,挨挤不开。”近代以来,随着传统水运的衰落,临清州风光不再,建置撤销。今天的临清,只是山东省直辖、聊城市代管的一个普通的县级市,早已不复当日的辉煌。

  3. 旧县的撤销

    济南府历城县即今济南市区;章丘县于1992年撤县设市、于2016年撤市设区;淄川县在经历1955年至1958年的反复调整后最终变为淄博市淄川区;长山县1956年大部分并入邹平县;齐东县1956年县城迁往田镇,把高青县并入,1958年恢复高青县时撤销,其县域大部划归邹平,另一部划归博兴;长清、陵县、济阳三县分别于2001年、2014年、2018年撤县设区(陵县即今德州市陵城区);德平县1956年撤销,其辖境并入陵县、乐陵、商河、临邑四县;德州在民国废州府后称德县,后撤县设市,称德州市,1994年德州撤地设市时原县级德州市撤销,设立德城区。

    泰安府莱芜县1983年撤县设市,1992年升格为地级市,2018年并入济南。

    东昌府聊城县1958年撤县设市,1998年聊城撤地设市时原县级聊城市撤销,设立东昌府区;堂邑县1943年为纪念义丐武训更名武训县,1949年复名堂邑县,1956年撤销,辖境分属冠县和聊城县;博平县1956年并入茌平县;茌平县2019年撤县设区;清平县1956年撤销,其辖区划归临清、高唐、茌平三县;恩县1956年撤销,其辖区划归平原、夏津、武城三县。

    曹州府菏泽县1960年撤县设市,2000年菏泽撤地设市时原县级菏泽市撤销,设立牡丹区;观城、朝城两县1943年合并为观朝县,1956年观朝县撤销,辖境分属莘县、范县、寿张三县;定陶县2016年撤县设区;濮州1913年改称濮县,1956年并入范县。

    兖州府滋阳县1962年更名兖州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3年撤市设区;峄县1960年撤县设市时更名枣庄市,1961年升格为地级省直辖市;寿张县1964年因豫鲁水利矛盾调整省界而撤销,以金堤河为界,北部划入阳谷县,仍属山东省、南部入范县并改属河南省。

    沂州府兰山县1914年更名临沂县,后撤县设市,1994年临沂撤地设市时原县级临沂市撤销;日照县1985年撤县设市,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

    武定府蒲台县1956年建制撤销,其黄河以北属地划并于滨县,黄河以南属地分别划并于博兴县和齐东县;沾化县2014年撤县设区;青城县1948年建制撤销,辖境划入高青县;滨州民国时改称滨县,1982年撤县设市,2000年滨州撤地设市时原县级滨州市撤销,设立滨城区。

    青州府临淄县1969年撤县设区;高苑县1948年建制撤销,辖境划入高青县。

    莱州府潍县1983年撤销,设立潍坊市寒亭区;即墨县1989年撤县设市、2017年撤市设区。

    登州府蓬莱县1991年撤县设市,2020年与长岛县一同撤销,设立蓬莱区;福山县1983年改为烟台市辖区;文登县1988年撤县设市、2014年撤市设区;宁海州1913年改设宁海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宁海县重名,更名牟平县,1994年改为烟台市辖区。

    济宁州即今济宁市中心城区——任城区。

  4. 新县的设立

    莱西市:1961年由莱阳析置,1990年撤县设市。

    高青县:1948年由高苑、青城两县合并而来,取两县名首字组成新县名。

    沂源县:1944年由原沂水、临朐、蒙阴三县边区析置。

    梁山县:1940年8月中共鲁西区党委为巩由军展鲁西抗日根据地,决定在东阿、阳谷、寿张、郓城、汶上、东平六县边区结合部建立昆山实验区,1941年1月18日中共昆山实验区工委改为中共昆山县委,同期昆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8月25日昆山县更名梁山县。

    微山县:1953年8月批复山东省以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南四湖湖区为基础,将湖内纯渔村及沿湖半渔村脱离滕州划设为微山县(因境内有微山和微山湖而得名),行政区域为原江苏省沛县所属16个村、山东省嘉祥县所属44个村、鱼台县所属81个村、凫山县所属47个村及鲁村镇、南阳镇、薛城县所属93个村及夏镇、峄县21个村及韩庄镇,总计302个村、4个镇,县机关设在夏镇。

    乳山市:1941年中共胶东区委以牟平、海阳县名首字取名牟海县,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境内南部的大乳山命名),1993年撤县设市。

    五莲县:1947年5月12日设立,其辖境由藏马县的户部、五莲、洪凝、街头及诸城县的常山、仁里、高泽共七个区组成。

    兰陵县:1941年3月28日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万村召开,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政府,简称“边联县”,1943年春中共鲁南区委决定建立兰陵办事处,1944年3月将其改为兰陵县。

    莒南县:1939年为适应与日军抗争的需要,中共鲁东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莒县县委和莒赣临边区工委,建立中共莒南县委和莒北县委,莒南建置由此开始。

    平邑县:1946年4月16日费县改称平邑县,后另设费县建置。

    沂南县:1948年今沂南全境解放后,由沂水、莒县、临沂、费县四县边区析置。

    临沭县:1941年6月今县境北部成立了沭水县,苍山、朱仓、石河、青云等属该县辖。同年8月苍马地区改为临沭县。

  5. 县名的更改

    济南府新城县1914年因与省外多县重名,更名桓台县。

    曹州府城武县1958年更名成武县。

    兖州府邹县、滕县1992年撤县设市时分别更名邹城市、滕州市。

    武定府海丰县1914年因与广东省海丰县重名,更名无棣县。

    青州府益都县1986年撤县设市时更名青州市。

    青州府乐安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更名广饶县。

    莱州府掖县1988年撤县设市时更名莱州市。

    登州府黄县1986年撤县设市时更名龙口市。

四、一些值得注意的有趣的点

  1. 东阿的历史变迁

    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阿城镇。明初,县治迁至今平阴县东阿镇。民国时,东阿县建置一度撤销。1943年春,根据平阴、阿东抗日工作的需要,冀鲁豫行署决定: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与阿东抗日民主办事处合并为平阿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机关驻原阿东一带,后驻原平阴县城。1945年冬,平阿县建制撤销,两县复立,原东阿县黄河以东地区划归平阴县,平阴县黄河以西地区归东阿县。

    于是,今东阿县、阳谷县阿城镇、平阴县东阿镇三地,都留下了东阿县泛文化区域的印迹。

  2. 关于“枣庄王入阵曲”这个令地理爱好者犯PTSD的梗

    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地名的“怀古伤今”之潮。这股思潮认为,多数地区在古代都有一个比现代更“好听”的地名,而古人起的雅名却被现代人改得土里土气。为了佐证这一观点,更出于博人眼球、哗众取宠、收割流量的目的,一些营销号还举出了许许多多的“实例”,比如“庐州改合肥”、“长安改西安”等等(这些都算得上古墓派谣言了,不想在此赘述,想了解的可以自行上网搜索)。广大网民被误导后又充当复读机向别的网友“科普”,结果错误的知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扩散开来,为害甚广。

    既然涉及山东省的行政区划变迁史,那本篇就顺带捋一捋“兰陵改枣庄”这个令历史人文地理爱好者犯PTSD的谣言背后的真相。

    高长恭系北齐徐州兰陵郡王,此处的“兰陵”自然指的是存在于西晋至隋代的兰陵郡。兰陵郡的行政中心位于氶城县(今枣庄市峄城区),这一事实似乎为“枣庄王高长恭”提供了依据。

    但是,兰陵郡的郡名来源于其辖境内的兰陵县(虽然郡治并不在此地),所以下文主要讨论兰陵县的县名沿用史。兰陵县初建于春秋时期,是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此后随着朝代更迭,兰陵县建置一度撤销,但在2014年苍山县复名兰陵县后,这一古老而优雅的县名传承至今。

    再看“枣庄”一名的来历。明朝初年,今枣庄市中区一带有煤矿。随着朝廷允许民间开矿,前来挖煤的人越来越多,就在周围形成聚居点,进而发展成村。因为此地村头有片枣树林,故名“枣庄”。清朝时,在枣庄成立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写明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枣庄”之名遂越叫越响。1960年峄县撤县设市时因县治迁至枣庄镇,故改名为枣庄市。

    可见,“枣庄”与“兰陵”是并行发展的两个地名,彼此之间从未有过任何的更替关系。更何况自兰陵郡撤废后兰陵就一直是县级建置,而枣庄则是从村落发展为镇,再成为地级市,两个地名的行政级别都不一样,所谓“兰陵改枣庄”纯纯就是无稽之谈。

    当然,现代人乱改地名的现象确实存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国初为方便群众识字书写,将大量县名中的所谓“生僻字”简化,比如“大庾”改“大余”、“新淦”改“新干”、“醴泉”改“礼泉”、“盩至”改“周至”等等,这一点我在江西篇中讲得比较详细,而事实上江西、陕西等省也是那一次县名简化潮流中的重灾区,许多县几百上千年的地名传承都被迫中断,令人惋惜。但是改坏地名的案例显然大都不是众多自媒体口中宣传的那些令人厌烦的陈年老梗。

    希望我们作为互联网时代快餐知识的受众,能有意识地培养起实事求是的精神,锻炼出独立思考与查找资料的能力,如此方才不至于听风就是雨,被赚取流量的自媒体所误导,甚至被一些有心之人带跑节奏,产生一些可能在自己冷静下来后会认为很荒唐的想法与行动。而大多数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之日,便是乌烟瘴气的争吵、骂战与网暴成为历史之时,便是互联网平台风清气正、春和景明、草长莺飞之时。

(完)

明清至今行政区划变迁考·山东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