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舍得》是在贩卖焦虑?听听原著作者鲁引弓怎么说

2021-04-30 10:52 作者:人民文娱  | 我要投稿


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小”系列作品再次走进大众关注的中心。聚焦于“小升初”阶段众生相的电视剧《小舍得》播出以来,收视率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话题度和讨论度居高不下,也再次将《小舍得》的原著作者鲁引弓推至前台。

· 电视剧《小舍得》海报。
·《小舍得》《小欢喜》原著作者鲁引弓。





2016年11月左右,鲁引弓在朋友圈随手转发了一篇关于课外补习的新闻,结果大量的评论纷纷表示感同身受,分享自己补习的经历和感想,有朋友直接表示“鲁老师你写一本关于小升初的(书)吧,就写我们怎么补课的!”在这个“随手”的影响下,鲁引弓花费半年多时间,走访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也接到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2017年7月,一本再现中国教育现状,“贴着地皮写作”的《小舍得》破土而出。

·鲁引弓在学校采访老师。

家长们正在从“南俪”变成“田雨岚”

部分观众认为电视剧《小舍得》的教育表现太过焦虑,然而实际上,书中90%的素材都是真实的、有原型的。记者出身的鲁引弓,对于内容的准确性有种近乎“洁癖”的要求,写作的动力和自信来源于真实生活的依据。


剧中,名气大的“择数”培训机构招生异常严格,进入“金牌班”还需要考试,剧中妈妈田雨岚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和几乎所有社会关系,才让儿子子悠进入。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得知“金牌班”只招收8人。




为了探究培训班的真正情况,鲁引弓曾在很冷的冬夜,跟着几位主动热心家长,卧底在课外培训班的门口,发现其在组织学生进行民办初中的选拔考试,“小朋友一考就考个好久,几个钟头才放出来”。

“这是个教育生态的问题。”鲁引弓表示,当选拔、升级本身成为了教育的目的,学区房、培训机构自然会涌现,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被这个教育生态系统推着走。

“如果30个小朋友,20多个都提前学了,你不报班会怎么样?你不往前走你就可能跟不上。”在鲁引弓采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是自己要求补课,即使有些家长秉承着“快乐教育”的想法,小孩子是很单纯的,当她成绩在班上倒数,发现教室里大家都在讲分数,看到老师、家长、甚至同学们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孩子其实并不快乐,她不希望成绩永远都是落在别人后面的。

·电视剧《小舍得》中南俪女儿夏欢欢想上补习班。




而剧中田雨岚式家长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网友为剧中妈妈田雨岚的“逼迫孩子”“唯分数论”作为感到愤怒,“可是家长都是把孩子当做宝贝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一开始就是田雨岚的”,鲁引弓说,“南俪和田雨岚其实是同一个人”。

绝大多是家长一开始都是南俪,她们明白功利化教育的道理。南俪的原型也是鲁引弓的一位朋友,最初朋友对孩子也是“佛系”教育,但后来找关系也要把孩子插进补习班,这给鲁引弓的触动很大。但是如同“剧场效应”一样,前面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为了看到戏也得跟着站起来,而在这样的压力下,家长失控了。

一回到家就问孩子学得怎么样,考得怎么样,想着怎么报补习班。《小舍得》的一个原型妈妈,在上海的地铁上给鲁引弓打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讲怎么去考试,怎么去报名,怎么去想考民办中学,然后民办学校又有什么问题,“家长的那种忧愁,真的是你隔着远远的,隔了两个城市,你都能感觉得到,这种忧愁仿佛是破土而出的”。

一旦是自己的孩子,家长的某些情绪是控制不住的,这也是《小舍得》的关键逻辑,在压力下,家长变成了“怪兽家长”,变成了子悠口中的“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电视剧《小舍得》田雨岚的儿子子悠在家长会上的话。




而教育是不能失控的。教育有它的“度”,需要适度,走十步是南俪,再走十步就变成田雨岚。

写作中,鲁引弓一会儿把自己代入南俪,一会儿又得代入田雨岚,极力呈现教育生态下角色的逻辑演变,他用一种近乎悲悯的态度刻画当下教育中的真实心态,“每个家长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也能看到孩子的孤独和迷茫。

“你别看现在的人表面上坚强忙碌,实际上内心脆弱,渴望暖”


关于悲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关于人道主义情怀,一直是鲁引弓所钟情的。

1986年,鲁引弓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大一大二的时候,鲁引弓看俄罗斯文学,喜欢契诃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深层次的文学质感和人道主义悲怆的情感打动;大三的时候,又开始阅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和法国新小说,也喜欢看国内作家余华、苏童的作品。广泛的阅读为鲁引弓提供了对于小说的一种视野、一种判断,也让他更加关注人与社会。

1993年研究生毕业之后,鲁引弓进入浙江日报集团当记者,先后担任过钱江晚报副总编辑、红旗出版社总编辑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采编中心总编辑,他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社会大转型阶段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每个人的生活空间挤得满满的。

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变远,鲁引弓发现,无论哪一个领域人们,都觉得自己生活的圈子很窄,“像‘996’的年轻人,他真的没有时间,周末能在家休息都觉得很好,这些都会影响到他的社会交往”。

“你别看现在人一个个都是那么坚强忙碌,风尘仆仆地来来去去,但实际上内心脆弱,渴望温暖。”压力之下的“内敛”,距离感产生的“孤独与脆弱”,鲁引弓挖掘出现代人的内里。

在媒体做总编的时候,鲁引弓每天下午都需要判断各部门报上来的选题,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从里边抽一个稍微温暖些的新闻,“因为我太知道了,读者心里边最渴望、最需要的还是温暖。尤其是这一代人。”

2013年,工作偶然间,鲁引弓注意到《杜拉拉升职记》这本小说,写职场中一个叫杜拉拉的女孩通过不断努力升职的励志故事。然而鲁引弓发现工作周围的有些女生,其实并不愿意那么拼,相反,她们更加偏向“道家系”(类似于现在说的佛系),甚至以日剧中有点颓又“人畜无害”的大叔形象自比。

鲁引弓觉得,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在快节奏中退一步,做一个深呼吸,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因此写下了第一部小说《姐是大叔》。

由此,鲁引弓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花更多的时间在各领域的观察、采访上。他写《爱情课》,聚焦都市“剩女”的情感困境;写《音乐会几种开法》讲述当下青年的“比较”心结,都引发不少读者的共鸣,以及写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四重奏”的《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小痛爱》,其中弥漫的温情与反思,也是“送给中国家庭的一颗糖”。

“我的文章必须是温暖的,必须是现实主义的。”鲁引弓接受环球人物人民文娱采访时说。

在创作线索的征集中,有中学生在放学后跟他倾吐少年心事,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有职场青年跟他聊买房故事,聊得泪流满面;有时他会在学校门口听听家长们的对话,有时他也为了写相关小说去房地产公司待上三四个月......鲁引弓试图做一位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和创作者。

“温暖现实主义”也成为鲁引弓作品的标签。

·鲁引弓采访照。

一念之间也是对现实的反馈

有些奇妙的是,鲁引弓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某种“神预测”,比如2013年作品《姐是大叔》中“道家”女孩的状态现在被称作“佛系”少女;2018年两会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开始整治奥数杯赛,再后来又整治不合规的培训机构,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些都在2017年完成的《小舍得》提及过。

鲁引弓认为,这些内容实际上都表达对一些现实中实际问题的反思,而这些发展都符合必然规律,自己只不过在某一刻作为“记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前做出了判断。这种“预测”实际上是来自于采访、来自于生活,也是记者出身的优势。

随着认知的深入,鲁引弓对现实愈发感到敬畏,“看得越多,写得越多,我越感觉现实是写不尽,笔力还达不到那样的感觉”。

“但别以为一部电视剧、一首歌或者一部小说不能改变什么,好像讲讲焦虑,就是放过了,其实不是的。”文学或者其他作品是可以给现实反馈的,改变很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比如《小舍得》,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让大家反思“什么是舍,什么是得”?当我们念头一转,心理产生一点是否“值得”的怀疑和犹豫时,改变已然发生。



人民文娱:有争议称电视剧《小舍得》是在贩卖焦虑,您是怎样看待的?

鲁引弓:实际上真正的家长观众是没有说贩卖焦虑的,因为他们接触的焦虑比我们想象的多多了。家长朋友圈、家长群里,铺天盖地的培训班,那种才是活生生的焦虑,我真的写不过生活。但归根到底还是这一点:你看到它你才会去反思,才会考虑一下什么是舍,什么是得。



人民文娱:您特别喜欢《小舍得》这个名字,那么怎样理解教育中的舍与得呢?

鲁引弓:第一个舍肯定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二个舍是快乐,整天在那补课,玩的快乐就没有了,还有就是对学习的快乐也没了。我做《小欢喜》采访的时候,高中老师就和我说,从小补课补到高中的学生,实际上你看他们都是考得很好的,但实际上他们对学习是没有感受到什么乐趣的。

你从小就帮他拿主意,实际上剥夺了他自己权衡的这种机会,到一定阶段,他会困惑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得当然也是有的,刷题对于考试多考几分是有用的,补习也是有用的,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人民文娱:您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鲁引弓:首先得看到成长的未完成时态,就是人的成长永远是未完成的。他是一点点往前走的,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从容,还有多一点善良。



人民文娱:能分享一下您现在的创作心得吗?

鲁引弓:小说中的人物是有他自己的发展逻辑的,你不能取代他,作者的观点不能够完全覆盖到他身上。写着写着可能会看到人性的某种黑洞,实际上对自己也是一种消耗。作家实际上都要把别人的生活给过一遍的,这种共情的感受除了对体力、脑力,实际上对人的价值观,对整个生命的能量也是一个考验。所以那些大作家真的非常厉害,特别是创作以后,你就会觉得他们了不起,对世界的认知有巨大的格局,用智慧的能量托起一个个世界。


《小舍得》是在贩卖焦虑?听听原著作者鲁引弓怎么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