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我国的商/战船在南亚海峡和印度洋弥足珍贵的通行权历史

2022-06-25 11:34 作者:Sword0815  | 我要投稿

论我国商船、战船在南亚海峡、印度洋的弥足珍贵的通行权历史;


我们的商船活跃在太平洋、印度洋、红海、霍尔木兹、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南海、东海。

我们的战舰在中纬度的海峡、以及印度洋的赤道上、下,护航我们来来往往的繁忙商队。

东西方通过贸易进行沟通,把各自需要的物资和劳动价值进行兑换,

出于国家的利益,必须保卫这数条航路。


所以,我国在十数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在这些地区进行护航任务,

我国护航舰艇的出现,让两大洋上的我国商船的船员们吃了定心丸,他们(战士)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在海洋法领域,公海的任意国船只受其本国法律的保护程度明显不够;

这是局部地区恶劣的政治、贫苦的民生、朝不保夕的难民和海盗所导致的悲剧。


历史上,葡萄牙人首先开启了西非(欧洲人来说),那,同一时间更早些时候,我国开启了下南洋和探索印度洋(下西洋)的壮举。


葡萄牙人的足迹从“世界尽头”博哈多尔角勇敢南下,缓慢地、稳步地前进和南下,

他们的探险从佛得角---比绍,到圣多美---罗安达一线,

最后绕过风暴角,进入马普托港---贝拉港---莫桑比克港,进入了印度洋西南部。

莫桑比克这块地方也是郑和早先探索过的地方。


郑和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1405到1433年)率领数百艘各类船只(700--800)七下西洋,

毫不夸张地说,一路上剿贼平盗,宣扬国威,得到了沿岸诸国的拥护。

船队从泉州、琉球、到东沙、南沙,

从吕宋岛到棉兰老岛的三宝颜

(郑和又名三宝太监),

从爪哇岛的三宝垄、到苏门答腊岛的占碑、棉兰,

(西北即印度洋,号称三千弱水。)

从马来半岛的滨城,到马六甲海峡,

再到旧港、大城(泰国向河口内部走一点),

从斯里兰卡、霍尔木兹(马斯喀特),

从阿曼祖法尔,到麦加,

从溜山(马尔代夫)到锡兰山,

到索马里的卡拉哇、到肯尼亚的马林,

从莫桑比克,到西洋琐里、黎代、甘巴里。

以上成就是世界公认的。


至为可惜的是,

郑和的船队没有大大地开启我们和热带诸国家的太平洋-印度洋的贸易活动,

郑和船队在贸易利益上的丧失,

没有把强大的军事力量转化为民间的商业利益,

并使商民、战民因海事而富裕;

以至于明国库入不敷出,对船队下西洋活动供养困难,最终走入了闭关锁国的深渊,

明朝很快衰落下去。

学者李约瑟说:“郑和于1420年绕过了好望角”,

菲茨拉德说:“郑和的船队有可能抵达过澳洲的达尔文港(西部)”;

李约瑟和菲茨拉德的说法有待商榷。


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明廷肢解海军,“自断臂膀”和自废武功之后的数年,

东南倭寇对我国万里沿岸的骚扰日甚一日,

洪武-永乐年间,尚称“倭寇小规模骚扰”;

到了嘉靖年间,45年内,倭寇进犯东南628次,平均每年14次。

倭寇力量本来薄弱,所以勾结我国海盗汪直、徐海等,掠乡焚镇,

所过无不残灭。

戚继光选练新军,在俞大猷、胡宗宪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剿灭倭寇。


为什么海军、海商的是那样重要呢?

从顾炎武的论点看,是很对的,那就是,若海禁一开,货不外销,银不内来,民坐穷困;

明代、清代的禁海令导致大批人民负债累累、流离失所,卖儿卖女。

(顾炎武去陕西见到惨状,顾炎武是明万历年间到清康熙年间游历我国大江南北的爱国主义学者。)


历史地看,从民族利益上说,我国如果放弃海军,等于无限自虐行为,敌寇将不请自来,叛徒必生;

如果我国放弃海商和海运贸易,民族的活力将迅速衰落下去。

所以现在,我国海军频繁出动,从事护航任务,从事撤侨任务,从事探索任务,

这些并不空洞,反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正是为着我国人民的生命线安全。


除了保护我国人民海上生命线的意义,还历史地印证了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先见,

并且我们仍然拥有世界最聪明的工匠,我们的海员和战士在新船的科学技术运用上越来越熟稔,

这将促进我国孩童对海洋的理解和热爱。

周回六万里海疆,我们的事业正在成长。


还有,

在地缘利益上,笔者认为还要仔细查查资料想一想,有思路后,再写一篇。


论我国的商/战船在南亚海峡和印度洋弥足珍贵的通行权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