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音寺那些事
木仙庵情节之后,86版电视剧才进入正题小雷音寺。由于木仙庵一段大概率是后加进去的,所以唐僧师徒继上一单元迎来春天后,再度迎来春天。剧本和电视剧都删除了孙悟空开路和唐僧师徒看到高山后的对话,其实那些对话也很文艺。
书中提到的“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是宋代名臣寇准八岁时所作《吟华山诗》中的两句。对昆仑山被称为“天柱”的解释也很能体现作者的学识。
小雷音寺前的对话,86版剧本是按原著写的,唐僧依然保持“蠢得死”风格,但正剧拍的时候把唐僧的愚蠢弱化了,反而张纪中版完整地保留了原著台词,可惜有形无神。
关于小雷音寺的展现,剧本是按原著写的,但正剧里的庙宇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所以有所改动,几乎是个有点阴森的小庙宇,而且后来变成了妖洞,妖洞的内景拍摄于1986年夏天的浙江建德的清风洞。原著里,黄眉老佛是有道场和山门的,不住妖洞。
剧本尊重原著,写出了孙悟空识破假如来、主动出击被金铙关住的情节,还特意写清了金铙是有机关消息控制的。但正剧是妖怪主动现出原形,抛出金铙困住孙悟空。为了完成这场戏,剧组前前后后一共做了四个铙钹。最初黄眉妖手上拿的那个铙钹是铜质的,很有分量。但也正因为有分量,所以无法控制下抛的角度。道具人员就比照原样做了第二个比较轻的铙钹,这样就好控制角度了。又拉了一根很细的线,串在铙钹上面。这样从斜上方将铙钹轻轻一抛,就实现了镜头上铙钹由小到大、由上到下斜转下来的效果。扣住孙悟空的,是第三个铙钹。当时美工买了很多石膏,做成了一个上面能站人的巨大铙钹,刷上金漆。后来十八星宿、猪八戒、沙僧都站在了上面。这是铙钹外部的样子,那里面呢?此处又出现了第四个铙钹,专供拍铙钹内景特写用。美工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紧挨着铙钹上方最薄的位置吹避孕套。里面用力一吹,外面就鼓一下。这边一吹一鼓、那边一吹一鼓。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效果居然还不错。
原著中孙悟空是念咒叫来护法神去搬救兵,剧本和电视剧里没有护法神,就改成了猪八戒、沙僧自己脱困去搬救兵。原著里,这二位根本没有脱困的能力。
亢金龙救孙悟空的情节,基本符合原著,只是原著里亢金龙的身躯是有变化的。
孙悟空脱困后一时气愤,打烂金铙惊动了妖怪,原著里是在山门里厮杀,电视剧改成了山洞里。黄眉老佛跟孙悟空叫阵时,原著里孙悟空已经起飞了,这一细节只有浙版拍了,但制作真的不精良。
86版剧本有个疏漏:妖怪居然没说自己的名字,还好电视剧补全了。
黄眉的法宝人种袋是一个搭包,也就是长而宽的腰带,用以装钱物,不是86版电视剧里展现的包袱皮。据杜贵晨《从钹之意象看<西游记>作者为泰安或久居泰安之人》一文,黄眉怪的三件法宝均系男女性器之隐喻,可能是插科打诨的段子。其中“短软狼牙棒”隐喻男子阳具,人种袋喻睾丸,而“如皮肉长成的”金钹喻女阴。旧称男女行房为“入钹”。《金瓶梅》五十七回“三个光头好像师父、师兄并师弟,只是铙钹原何在里床”,亦同此意,至今山东西部方言尚存痕迹。
86电视剧里,孙悟空直接从人种袋里逃脱,但剧本其实尊重原著,写的是孙悟空变小摆脱绳索,这个细节也只有浙版拍出来了。
86电视剧里,二十八宿脱困后直接罢工了,原著和剧本里还留在唐僧身边,而且又被捉了。孙悟空回妖洞取回行李和二十八宿等人二次被捉的情节,张纪中版比86版更接近原著。
后面的原著情节,86版和张纪中版都没拍,只有浙版拍了。那就是孙悟空到处搬救兵却屡战屡败的情节。孙悟空请来的二十八宿属于世俗信仰神灵,武当山救兵来自道教,盱眙山城救兵则是佛教的。
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据说真武大帝在这里修行得道,故“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以当此山”。据说真武大帝早年为净乐国王太子,出家修道不回,净乐国王派五百兵士寻找,这五百人受到太子的点化,全部出家成仙,就成为真武大帝手下的五百灵官。《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五龙捧圣”记载真武大帝得道时:“玄帝在岩,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矣,大得上道。……须臾,五炁龙君捧拥,驾云而升,至大顶天柱峰乃止。”又据宋代元妙宗编《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五龙神为“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中北极大帝的护法神将,常为雷法所驱遣。
盱眙山城市现在的江苏盱眙县,古称泗州。 大圣国师王菩萨就是“泗州大圣”,淮河流域人们崇拜的神灵,原型是唐代高僧僧伽大师,民间传说他是观世音的化身。小张太子不详来历,似与泗州传说有关。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女王逼婚》:“若鬼子母将如来围定在灵山上,巫枝祇(即无支祁)把张僧拿住在龟山上。”此张僧或即小张太子原型。
书中提到的水母娘娘是淮河流域自古传说有水怪,善于兴风作浪,名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之下。后期逐渐演变为水母故事。《录鬼簿》及续编记元杂剧有高文秀和须子寿的“泗州大圣降水母”,然已失传。京剧、豫剧中,都有《泗州城》,即今《虹桥赠珠》的底本,故事说水母变作一位姑娘,到泗州城观光,爱上了青年乌延玉,就用法术把他带到水府,但乌延玉设法逃回,水母大怒,作法水淹泗州,观世音带各路神仙下界,才把水母降服。水猿大圣也是淮河流域民间传说的妖怪,原型是淮河水神无支祁。宋代王象之《與地纪胜》卷四四《淮南东路盱眙军》:“水母洞在龟山寺,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唐李公佐《古岳渎经》载,大禹治水,获淮河水神巫支祈,“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猕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
最后的大救星东来佛祖就是弥勒佛,佛教认为他是候补佛,等待释迦牟尼的法灭尽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五代时明州奉化县有僧人名契此,佯狂疯颠,出语不定,常携一布袋,号为“布袋师”。临终时留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后人认为他是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即世俗所见弥勒佛形象的原型。然此处称”东来佛祖”,不详,似应为“未来佛祖”。
孙悟空单独跟黄眉进行最后决战的情节,依然是张纪中版更接近原著。
最后,孙悟空降妖时变的瓜应该不是西瓜,西瓜是不能张口就咬的,86版剧本和电视剧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孙悟空没有变成瓜,而是变成了西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