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金:我所理解的“分野”
文/陈久金
中国古代有一种“分野”的说法。据《辞海》,分野本指周天子分封给诸侯的境域,包括有建筑物的城邦和没有建筑物、只有土地的疆域,后借用为分界、界限的代称。这是中国古代星占术的一种概念。
古人认为地上各州郡邦国和天上一定区域相对应,在该区域发生的天象预示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次为准,所载最早的天象故事是武王伐纣。据记载,武王伐纣这一天的天象是岁在鹑火,因而周对应的天象为鹑火。战国时也有以二十八宿来划分天区的,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等。后又因十二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分野纯属迷信,所谓天地间的对应关系全由人为规定,历代各家参差出入是必然的。今以《晋书·天文志》中“十二次度数”与“州郡躔次”两节所载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十二次、二十八宿与州郡分野对应表

一次为30度,而每十二次为一周,一个二十八宿为一周,但其中的“分野”则代表文化圈,而没有度数的观念。如周的分野为三河地区,在二十八宿来说为“柳、星、张”三宿,在十二次为“鹑火”;楚的分野为荆州,其对应的二十八宿为“翼、轸”,对应的十二次为“鹑尾”;秦的分野为雍州,其对应的二十八宿为井宿和鬼宿,对应的十二星次为“鹑首”。其余类推。
因此,周的分野包括柳、星、张三宿,由此可知,周的分野属于南方七宿。而在南方七宿中,井宿和鬼宿在分野中属秦,是南方七宿中的带头星宿。这样,加上中间星宿柳、星、张与末尾星宿翼、轸,合在一起才成为南方七宿中自鹑首至鹑火和鹑尾七宿。
摘自《中国古代二十八宿》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