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吧!我的眼泪》有感
流吧!我的眼泪,按原名来说应该是《“流吧!我的眼泪。”警察说》,为了方便下面还是称呼为我的眼泪。
看这本书的日子恰好也是持续阴雨的一天。在看完我的眼泪的第三部后,我伴着雨声反反复复扫读着第311页上面的那几行,终于(自以为)确定了本书的结束后不禁仰天长叹。后来才注意到还有第四部尾声,但我在看的时候完全不像先前那么投入了,倒像个旁观者或者说局外人。尾声的写作风格也是模仿的新闻媒体,说不定这种置身事外的阅读体验正是迪克想要的吧。
我的眼泪的主题是明星,或者说身份。被抹去存在的曾经是千万粉丝明星的男主在这个迪克虚构的极权主义世界中寸步难行,警察与大学学生成了对立的双方,尼克松变成了圣人,无数人不惜脑部损伤也要进行的电话乱交网络,被强制绝育又被假惺惺的法律保护的黑人……种种元素让这本书显得有点像一个政治寓言,但实际上这些不过是小说的背景板,男主杰森如此荒诞的经历不过是另外一个人对他的强烈仰慕加上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集体无意识。愈加荒诞了,对吧?
如果说杰森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抹消又复原的经历是迪克对明星效应的抨击与对资本扩张的担惧,那么巴克曼兄妹的乱伦、杰森与露丝对悲恸的探讨、杰森与安妮的友谊、巴克曼与黑人男子的相遇都可以说是迪克风格的人生思考。这本书非常好读,跌宕起伏的情节、全程紧张的节奏让人很容易就沉迷其中。
迪克的文风,应该看过他的书的人都懂,而且新人物的首次露面的描写往往就是这个人的全名加它正在做的事情。这种手法与我的眼泪这本书出奇地相配。我的眼泪整本书都笼罩在冰冷阴暗的雨中,角色们也真的都“活在别人的梦里”,十分“迪克式的”。毫无疑问,本书的主角是杰森,但是迪克同样给其他角色乃至于龙套下了不少笔墨,靠着你时不时就会拿出笔来划记的精彩对话塑造出了不少鲜明复杂的角色。也正是这些并非单调的角色,给这座冷暗无情的城市带来了一点人性的暖色。
让我比较触动的情节是被我误以为是结尾的第三部最后一节。妹妹兼妻子的丧命让警察将军费利克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她的爱,不得已而为之的栽赃让这个男人内心动摇,他流下了眼泪,想返回学院去,撤销对杰森的指控,但理智阻止了他这么做。绝对的孤寂和悲痛驱使他停在一座加油站边,他想找个人,和他说说话,无论谁都行。他找到了一个优雅的黑人男子,给了他一张一箭穿心的纸条。黑人男子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耸耸肩就走了。费利克斯又流下了眼泪,但他坚持追了上去,抱住了那个黑人男子。抱完,费利克斯转头就要离开,但黑人叫住了他。他们先闲聊了几句,随后黑人话锋一转,表示自己理解他的孤独,这些加油站是失忆者的好去处。他向费利克斯发出了找个到他家去的邀请。黑人告诉他自己有了家室,费利克斯这种行为只不过是一时冲动。他们简短地握了手,又挥手道别。黑人走后,费利克斯在车里坐了一会儿,猛地把门关上,想起了约翰道兰所作的世界上第一首纯音乐《流吧!我的眼泪》。他想起了妹妹艾丽斯,想起了自己和妹妹的儿子巴尼,决定一直待在巴尼身边。他驾驶着奎波回家。
这部分既点题,又留了白,此前我看过了迪克的尤比克,所以误以为这就是本书的完结了。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长叹。这一段让费利克斯在我心中的地位瞬间拔高了不少。这也是书中这个冷酷无情世界里为数不多的暖色。
我的眼泪整个故事里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女人,二是毒品。书中,杰森与多个女人都有纠葛,他自己又是基因改造的产物,所以魅力很大。可以说,没有与这些女人的纠葛,剧情就不会这么精彩。毒品嘛,迪克自己也吸毒,据说书中描写的吸毒体验就是他自己的体验。
迪克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芸芸众生之一,少有传统科幻里的那种救世主、王子之类的英雄主角,但他们却时常有着英雄般的举动。我想这是我如此痴迷于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迪克还有颇为明显的“黑暗情结”,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隐约觉得会有乱伦、同性恋之类的题材出现,事实也正是如此。我的眼泪这本书大体可以看作是迪克,一个科幻作家,一个社会的局外人,对整个社会的血泪控诉。
流吧!我的眼泪;流吧!科幻作家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