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翼之战”后,作为败者的成吉思汗为什么实力大涨?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蒙古帝国。不过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成吉思汗一生中也打过几场败仗,其中有名的一场败仗就是“十三翼之战”。

绍熙元年(1190年),铁木真(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爆发了主力会战。因为双方都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十三个部分(翼),所以此战被称为“十三翼之战”。“十三翼之战”最后以铁木真的失败而结束。

有意思的是,明明是“十三翼之战”的失败者,铁木真的实力在“十三翼之战”后却大幅增长,札木合的实力反而大幅削弱,铁木真逐渐占据优势。那么打输了的成吉思汗在战后为什么反而实力大涨呢?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蒙古草原正处在原始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过度的阶段。札木合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在成吉思汗之下,但政治能力就不行了。与之相比,铁木真则站在了蒙古封建化进程的最前沿。

到了“十三翼之战”时,铁木真的乞颜部更为统一,中央集权程度也比较高,而札木合率领的依然还是旧的部落联军。虽然凭借人数优势和个人军事才能,札木合取得军事胜利,但却没有消灭铁木真。

要命的是,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犯了个严重错误——以虐杀立威,比如传说中的用七十大锅煮死几十名俘虏,用纯粹的暴力打压恐吓其他联盟成员。札木合的暴行在本就松散的部落联盟大失人心。

在札木合实施暴行的同时,铁木真却厚待部民以笼络人心。于是大批原本支持札木合的部落首领和贵族离开了札木合,转而投奔铁木真。结果在“十三翼之战”中战败的铁木真反而实力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