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也可变“黄金”
糟粕也可变“黄金”
悬空七少—郭舒臣 首次发布于医界书生公众号

孩童看着胖嘟嘟的小蚕拖着慵懒的身子前后蠕动,吃着桑叶。书生乐呵呵的收集者蚕粪。孩童问书生这是什么?书生答这是味中药,可以治病。这一堆方方的蚕屎也一直疑问,怎么会能治病呢?
蚕粪也就是中药里的蚕沙(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英文名,silkworm shit),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幼虫的干燥粪便。始载于《名医别录》, 《本草纲目》列于虫部第39卷。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表面灰黑色,粗糙。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及桑叶碎屑,生用。

蚕沙的功能主治
蚕沙味辛、甘,性温。归胃、脾、肝经。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用于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袪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湿寒痹;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袪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现代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蚕沙中除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外, 还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K、果胶、叶蛋白等成分。近年从蚕沙中成功提取果胶和叶绿素铜钠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加工行业。
蚕沙还用来制作蚕沙枕头,清凉降火的作用,它吸汗力强,透气好,冬暖夏凉.婴幼儿四季睡用,可端正头型,吸虚汗,防吐奶.幼儿可以防起疹,同时促进大脑发育成型。
药理学试验证实, 蚕沙具有较高的营养作用, 并有促进骨髓造血, 保肝, 促进创伤愈合、抗溃疡和抗肿瘤等功能。临床发现对眼疾,结膜炎,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炮制方法
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相关配伍
1、头风白屑作痒:蚕砂烧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2、眯目不出:蚕砂拣净,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方》)
3、妇人血崩:蚕砂为末,酒服三、五钱。(《儒门事亲》)
禁忌
1、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2、请勿使用超过50度以上的热水洗涤,或与其他深色面料混洗。
3、请经常放在太阳下日晒。
4、给宝宝做枕头,建议还是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小龄蚕沙拉.越细的沙其实越柔软。

总之蚕沙禀桑叶清香之余质,具芳香轻清之气,最能化浊辟秽,除湿解热,具有它药不及之力。除此之外用人或其它动物的排泄物入药,也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古人还为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雅号。
比如,野兔的干燥粪便——望月砂;麻雀的粪便——白丁香;寒号鸟粪便——五灵脂;鸡粪里发白的部分——鸡矢白;蝙蝠的干燥粪便——夜明砂;抹香鲸鱼吞食墨鱼后的蜡状排泄物——龙涎香;化香夜蛾和米黑虫排出的干燥粪便——虫茶;人尿自然沉积所结成的固体物——人中白;取甘草粉末置于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而制成的——人中黄。
诚然粪便入药备受争议,但是其科学之义也值得我们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