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热点,积累申论素材必看!
申论热点:建设宜居生态 构建美丽乡村
[热点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参考对策]
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申论热点:以绿色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热点背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绿色消费是满足群众诉求促进消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国家发改委在《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中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开启消费领域一场深刻变革。
[解决措施]
1. 加速推进食品绿色消费。要不断完善粮食蔬菜等生产标准,让消费者吃上健康安心的食物,同时可要均衡市场物价,做到绿色与非绿色蔬菜价格所差无几;引导群众树立绿色食品的消费意识,合理购买食品,降低因为储存而造成的比必要浪费;规范餐饮市场的卫生情况,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负责;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节约粮食降低浪费。
2. 不断完善出行绿色消费。微观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丰富了绿色出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然而正是因为新能源出现的时间较短,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在电池的续航技术以及芯片的升级方面还需招才引智,不断研发;政府还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好系统的保障;宏观上:城市的出行交通网还需建立有效衔接,打通居住园区与公交站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3.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家提升转型升级实行绿色生产的意识;加大招才引智计划,吸引国内外相关优秀人才,聚力研发新技术为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打下坚实之基。
申论热点:解民生之困,从教育抓起
[热点背景]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梳理汇总了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1、要创新方式。借力信息化,不断优化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通过在学校建立智慧学生卡管理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丰富师资来源。暑期托管的服务人员不一定非要是学校的教师。可以将图书馆、少年宫工作人员等纳入暑期托管服务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师资来源。还有大学生、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到暑期托管服务中。
3、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4、重视安全。师生人身安全、防疫安全、食品安全、场地安全以及心理安全的保证,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做好预案和精细化管理,也需要调动和整合各界专业力量。
申论热点:激发创新驱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点背景]
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指出:“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领会创新这一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标注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参考对策]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正确认识我国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优化创新环境的对策;
其次,弘扬科学精神,打造一流科研人才队伍。形成试错机制鼓励科研人才创新,在实践中培育本土人才。
最后,加强成果转化,运用产业链思维释放研发活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集中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
申论热点:建设宜居生态 构建美丽乡村
[热点背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重大部署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做法]
1、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谋发展,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分步推进,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
2、数据驱动,普惠共享。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为途径, 推进数据融合、挖掘与应用,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农业农村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催生数字农业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创新引领,应用导向。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需求,聚焦数字农业农村“卡脖子”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加大政策支持,提供资金相关保障,强化容错试错机制,加强试点示范与集成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4、多方参与,合力共建。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发挥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引进电商渠道,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格局。
更多公考素材积累请私信回复b找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