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文化传媒走进中国古村落江门良溪村采风,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13日,罗敏文化传媒带领广州市南粤音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日阳、广州市诚艺印刷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山、股票超人罗超青、江门市汇品源新会陈皮有限公司罗生、江门菲普森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罗球锐等走进中国古村落江门良溪村,受到良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志光等村领导热情接待!

良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志光带领大家参观了良溪牌坊、青云路、罗氏大宗祠时介绍:江门良溪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 良溪村,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棠下镇棠下墟西北部约2千米的山坳里,村域面积7.56平方千米。 良溪村开基久远,北宋时已有龚、谢二姓居住; 现存罗氏大宗祠、五部堂等古建筑,蕴藏着数百年广府建筑的特色。 良溪村是继南雄珠玑巷之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良溪村非物质遗产丰富,保留着正月十五枪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十月一日舞火龙等民间习俗。



2014年11月17日,良溪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06年良溪古村被省历史学家普为“后珠玑巷”,2008年9月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09年被江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江门十大城市符号”,2009年被省建设厅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被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评为“珠江文化星座”,2011年被蓬江区委、区政府评为“江门市蓬江区名村”和“江门市蓬江区示范村”,2012年4月获广东省住建厅授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度“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2月被省住建厅和省农业厅评为“广东名村”,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3月广东省住建厅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2016年获“江门市卫生村”称号, 2018年荣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2018年9月评为“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2018年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018年10月成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创建单位,2019荣获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2019年荣获“蓬江区文明村”称号、“江门市特色文明村”称号、江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特色村”、棠下镇扫黑除恶专题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等荣誉,2019年9月成为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诗词文化“六进”试点单位, 2020年8月成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创作基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良溪研究基地,江门市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诗词采风驿站。2020年7月荣获“江门市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称号及“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称号。2021年棠下镇良溪村荣获2018—2020年度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1月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21年1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司法厅和广东省民政厅联合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年3月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村镇”。2021年6月被江门市网络文化协会评为2020年度江门市十大“网红乡村”。2021年7月被中共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委评为“棠下镇先进党组织”。



近年来良溪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深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废弃的猪舍变成了小花园小公园;村民家门口的荒地种上了绿植花卉;部分现代化的房屋配上仿古外墙,别有韵味……如今,无论是观光游客还是归乡游子,总是会给良溪的变化点赞。让群众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以来,良溪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升级村内基础设施等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棠下镇也给良溪村定下了发展目标和计划:第一步,2019年将重点开展基础提升工程,争取实现乡村美化快速见成效;第二步,2020—2022年,将启动溯源计划,实现良溪文化振兴;第三步,2023—2025年,充分发展良溪村文旅资源,实现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缘贵苑民宿的落成,是继良溪茶楼后良溪村又一个旅游亮点,带来了新气象,拓展了该村的旅游新业态,丰富了该村的旅游体验。如今住进民宿,体验当地风土民情与生活,成为了不少游客在旅游住宿时的新选择。

良溪的变化与发展也为更多投资者带来信心。江门市欧氏黑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涛就有意向在良溪进行投资发展。“良溪的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很大!”徐涛说。

未来良溪村将通过合理规划、弘扬“家风家教家训”文化、以旅游建设“富民”等深挖古村文化,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同时,良溪村将进一步完善停车场等配套硬件设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促进集体经济转换驱动等方式推动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