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炬丰科技-半导体工艺》沉积方法对颗粒去除效率的影响

2021-10-14 13:22 作者:华林科纳  | 我要投稿

书籍:《炬丰科技-半导体工艺》

文章:沉积方法对颗粒去除效率的影响

编号:JFKJ-21-770

作者:炬丰科技


 

 

 

 

 

 

摘要

   在半导体制造中,随着器件集成密度的增加,晶圆表面清洗是最重要的过程之一。[1]为了开发清洁过程,应在晶片表面沉积各种颗粒,以测量颗粒去除效率。颗粒可以悬浮在空气或液体中,然后沉积在液体和空气中的晶圆表面中。

 

介绍

本文采用不同的沉积方法对硅片表面亚微米氧化铝颗粒的去除效率。采用IPA和去离子水进行干式沉积和湿式喷雾沉积。

 

实验

为了从理论上理解粒子与晶圆表面之间的毛细管效应,我们用范德华力和毛细管力计算了粒子的粘附力。

 从理论计算来看,随着粒径的增大,两者的附着力都变大。然而,如图1所示,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单位面积的附着力(通过r2的除法计算)显著增加.这意味着由于范德华力和毛细管压力的增加,较小的颗粒更难从表面去除。此外,去离子水的毛细管力比异丙醇强得多。这意味着,由于毛细管力比异丙醇大,用去离子水沉积的颗粒更难从晶片表面去除。

 

结果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在不同的粒子状态下,采用波长为1064nm的q开关Nd:YAG激光器进行了激光冲击清洗。改变激光聚焦与晶片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来控制激光激波力。用带有去离子水和IPA的喷枪将颗粒沉积在硅片表面。图2显示了不同颗粒状态下氧化铝颗粒在硅晶片上的去除效率。

 

结论

结果表明,干燥颗粒的去除效率最高,而毛细管状态颗粒的去除效率要低得多。这可能是由于毛细管效应增加了粘附力。此外,去离子水的去除效率低于IPA。这也可以用图1中理论计算出的去离子水下较大的毛细管力来解释。


《炬丰科技-半导体工艺》沉积方法对颗粒去除效率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