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历史(二) 【上古时代】

1.神话时代:
志仁礼久和阿摩弥姑
传说上古时期,琉球岛位于茫茫大海之中。难以住人。有一男一女,男子名叫志仁礼久,女子叫做阿摩弥姑,此二人搬运土人填海,在海岛边缘种植大量树木以防海浪。逐渐海岛上就有了人类,当时的人类居住于洞穴之中和原野之上。
2.天孙氏王朝:
天帝之五子
过了很久之后,海岛上出现了一个自称天帝子的人。这个人是琉球民族的先祖。他共生了三男两女五个后裔。
长男天孙氏,是国君的先祖。次男是按司的先祖。三男是百姓的先祖。【按司就相当于中国的诸侯】。
长女是君君的先祖,次女是祝祝的先祖。【君君和祝祝都是指使用巫术,会跳大神,请神附体的女巫。其中君君指贵族女巫,祝祝指民间女巫】
划分三省
长男天孙氏在琉球建立王权。他把琉球本岛划分为北部的国头,中部的中山,南部的岛尻三个部分分别设置省级行政区,省下又划分府级行政区,分别安排按司统治,全国共有大小三十余个按司。天孙氏又在中部的中山建立首都,称为首里城。
百神乱舞
天孙氏当政时代,琉球是个百神乱舞的时代。具记载,有以下这些:
1.富津加久罗神【职能未明】
2.仪来河内神【读作kiraikanai,此神为海神】3.君手摩神【读做kimitesuri,此神会在每次君王登基的时候出现,唱着御呗(呗读作gowuta,是和日语的共通词汇,意思是歌曲),向君王祝贺万寿无疆】
4.新悬神【此神是负责赏山罚恶的审判之神,每五到十年出现一次,做出审判,使得善良人延年益寿,对邪恶的加以惩罚】,
5.奥之公事神【读作wawuoyatairi,每五十年出现一次,为琉球降下巨大的群体性灾难,以惩罚使人的罪恶】
6.浦巡神【读作uramakeri当君王登基时,充当护卫队,保护君王的神】
7.与那原公事神【读作mirayatairi,最早出现在与那原这个地方,是阴阳合体的无性别神】
8.月公事神【每月出现一次的神,每次出现斗会来称颂君王】
9.河内君真物神【读作kanainokimimamin,每年的三,六,九,十二这四个月份出现的海神】
10.五谷神【保护农业丰收的神,一年按照节气出现24次】
这些诸多神被百姓统称为君真物。这些神祇往往并不会直接把自己的真身在人间显示,而是会按照固定的频率和时间【比如一年一次,十年一次等等】附着于琉球妇女的身上,夺走妇女的神志,使用妇女的身体来发表神旨。这些神旨有时候是单纯的歌颂君王,有时候是相君王提出政治上的意见,有时候是指示官府何处何人有坏人的旨意,官府则会遵照这些神祇的指令来逮捕犯人。
独特风俗
天孙氏王朝统治时期,琉球还没有汉化,风俗和中原王朝迥然相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穿着打扮:发型上男女都用白布缠绕长发,从后脑勺盘到前额。男的佩戴用红色羽毛,贝壳,珍珠制作的冠,女子佩戴用有花纹的白布制作的方形布帽。穿着布衣,衣服上点缀悬挂海螺和贝壳,走起来叮叮当当响。渔民出海戴斗笠。斗笠上也点缀红色羽毛。
宗教祭祀:琉球山民在自家门户上悬挂野兽的头颅,比如鹿头,虎头之类的,用来辟邪。在野外,他们会用乱石堆成一个小塔,上插木杆,木杆上绑着布条当做幡。这样就搭建成了一个简易的拜神的场所。渔民出海,猎户进山前,往往会携带酒菜,珍珠贝壳之类的放在这些小塔前祭拜神仙,祈求平安。
宴饮娱乐:琉球的宴会不像汉人一样分杯行觞。琉球人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一群人共用一个大的酒杯,依次轮流喝一口,传递给下一个,循环往复。宴会往往伴随唱歌跳舞,宴会唱歌多为哀歌,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席间有女子一人伴舞,跳拍手舞【类似于日本人常跳的那种阴间舞蹈】。如果宴会中有共享食物,则遵守尊老的原则,由老人先吃,论资排辈,依次往下,年纪最小的最后吃。
婚丧嫁娶:琉球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概念,男女自由恋爱。嫁妆简单,往往只需要酒食和贝壳就可以。琉球的妇女没有做月子的习俗,产后直接用火汗蒸数日后就正常干活。
在死亡上,殡殓丧葬祭的礼仪都和汉人不同。
殡:老人将死的时候,不在屋内停灵,而是抬到庭院中,露天等待老人死亡。
丧:老人气绝后,亲人痛哭,礼仪一切从简,亲戚互相吊问后就宣告结束,不像汉人一样需要各种超度法会,全村吃席。但是和汉人一样,在埋葬后有守丧的习俗,一般孝子守丧三月。
殓:不穿寿衣,而是用白布包裹尸体,没有棺,没有椁,用芦苇席充当棺椁。
葬:没有起坟包,加封土,树墓碑的习俗。往往就地浅埋了事。
祭:有无按时节祭祀祖先,古书无载,暂不明确。
农业技术: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农具为石刀。先放火焚烧田地,然后引水灌溉,最后用石刀松土播种。是一种粗放农业。国家有税而无赋【赋交钱,税交粮食】。没有文字,也没有跪拜,没有君臣上下的礼仪。尊贵的国王或者各地的按司出行,有辇而无轿,常常需要两人抬行。出行的辇上往往雕刻有禽类和兽类的花纹。
军事科技:琉球人好狠斗勇,以相互搏斗攻击为乐趣,人人骁勇。郡中的按司,村里的酋长等头面人物,并非通过考试选拔而来。而是越霸道,越骁勇,越蛮横,越善战的人充当各地的长官,主导当地的政事。武器有刀剑弓箭等,琉球本土人没有炼铁的科技,所有武器都依赖商人从汉地和日本进口。因此武器价贵,武士用破刀剑后,还会给加上骨制的刃口修补后继续使用。没有铁甲,而广泛使用麻甲和布甲。
琉球各郡,各村的大小按司,酋长之间有一套通用的伦理道德标准,谁违反了这个标准,就会受到按司们群起而攻之,琉球人往往会率兵抓获罪魁,把他拿到石头磊成的神位前杀害祭祀神灵,然后砍下罪人的脑袋,悬挂在树上,争相用箭射击。依据事态严重程度,有时候群情激奋不可压制,军队甚至会直接活活的分割肢解掉敌人,直接带血生食敌人以泄愤。
做完这一切,按司们会把罪人的脑袋献给琉球的国王,交给国王裁判,当做整个事件的收尾。国王为了按扶他们,就会把他记为功劳,给诸位赐予冠帽。
刑事审判:琉球没有成文的法律,也没有专职的法官,直接由当地的按司酋长参与审判。审判依据按司个人的意见。生杀与夺全部看当地酋长和按司的心情。罪犯如果不服判决,可以上诉到国王面前,最后将由群臣民主表决共同决定按司的审判结果是否有效。关押犯人没有号伽,只用绳索绑住犯人双手牵走。只有两种刑伐,小罪杖刑,大罪死刑。死不用砍头的方法处决,而是筷子长的铁锥,直接钻破犯人的头顶而死。极为残忍。
隋炀帝征琉球【605年】
天孙氏死后,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天孙氏王朝前后相传共25代君王,历时一万多年。
天孙氏王朝末期,隋炀帝曾经下令派遣羽骑尉朱宽下海寻找海外的其他文明。朱宽在福建人何蛮的带领下,来到琉球群岛。朱宽在海面上远远的观望琉球群岛,觉得这群岛像一条蛰伏在海面下的虬龙,因此取名流虬。朱宽登岛后,因为和琉球人语言不通,因此在岛上绑架了一个琉球土著作为研究样本带回隋朝。
朱宽回复隋炀帝,隋炀帝对琉球很感兴趣,第二年又派朱宽去琉球,携带大量礼物,安抚笼络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归附隋朝的统治。但是当地土著并不肯归附。
隋炀帝觉得被土著搞得很没面子,就派遣武贲中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洲率领军队前去教训一下土著。一小队隋朝海军漂洋过海来到琉球,恰好随军有一个昆仑奴,精通琉球语,张棱派他向琉球人传达隋炀帝的旨意,再次提出要求琉球归附。琉球不同意,双方爆发冲突,最终演变为战争。天孙氏王朝派出的军队在训练有素的隋军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很快就被攻破到了首里城下,隋军为泄愤,一把大火将首里城烧为灰烬。并抓捕了四千琉球人作为俘虏送回隋朝当奴隶。隋军战胜后,就对琉球失去了兴趣,从此不再派遣使节过来。从隋朝一直到宋的灭亡,琉球都不通于华夏。
3.大纷争时代:
利勇篡位【1174年】
天孙氏王朝传位到第25代王时,政权逐渐衰落。有一个叫做利勇的权臣,自小就伺候第25代王,成年后,深受信任,担任国相,把持国政。随着利勇野心的膨胀,他最终杀害第25代王,自立为琉球国王。
利勇篡位后,琉球岛上的各按司并不服从利勇的调遣,诸侯们都纷纷私建城堡,裂土独立,相互争斗,陷入军阀混战。
4.舜天王王王朝
舜天王杀利勇登位【1188-1238】
舜天王,神名尊敦,是日本源氏贵族源为朝和琉球当地贵族女子结合生下的孩子。
22岁那年担任浦添按司,恰逢利勇弑君,琉球大乱。舜天王就联盟琉球的诸侯,共同讨伐利勇,逼迫利勇自杀。在国人的拥戴推举下自己担任琉球王。时当宋朝淳煕14年。舜天王尊敦上台后,办了两件事情。
一,引进先进的中国历法:夏正,以六月为正月。发展琉球农业。
二,大规模扩建了天孙氏王朝留下的宫殿建筑:首里城。
舜天王受到百姓拥戴喜爱,传说舜天王头上一侧长有肉瘤,为了掩盖这个肉瘤,舜天王常常把发髻扎在有肉瘤的一侧来掩盖自己的身体缺陷。久而久之,这种独特的扎法就成了一种时尚,在琉球国民中流传开来,成为琉球的一种传统发型。
舜马顺煕王【1239-1241】
舜天王的儿子。神号益美。
义本王禅位【1241-1260】
义本王是舜马顺煕王的儿子,他在位时期,琉球爆发大规模的饥荒,随即而来的是巨大的瘟疫,人民死亡过半。义本王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统治不善,而召开老天降灾,于是召集群臣,要求他们推举贤人,义本王要仿照尧舜故事,把王位禅让给他。
当时据说在琉球的伊祖地方,有一个按司,他本是天孙氏的末代后裔,名叫做惠祖世祖,他担任按司期间,积德行善,为百姓谋福,可是老天不眷顾,一直生不出儿子。直到晚年,妻子梦到白日入怀因而有孕,生产当天诞下一男孩取名英祖日子,祥云环绕,满室生香。乡里人以为神异。英祖日子,日子这个词是和上古日语的共同语,用来形容贵族家的小男孩,或者年幼的男性神灵。
英祖日子从小聪明睿智,长大后闻名乡里。因此义本王的群臣推举英祖日子做继承人。义本王让英祖日子摄政一年,瘟疫果然就消散了。义本王于是禅位于英祖日子,英祖日子建立英祖王朝。
5.英祖王朝
英祖王善政【1260-1301】
英祖日子接受义本王的禅位,成为琉球国王后,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具体如下。
赋税改革:天孙氏王朝时期,琉球有税而无赋。无论贫富,每年按照人头,一人一年缴纳一束稻米给国王。这样就导致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缴纳的赋税极为轻,而穷苦百姓虽然没有多少粮食,可是缴纳的赋税却和地主同等。因此英祖日子改革税制,巡视全国各地,把全国土地划分为大小面积相等的井田,登基造册,记录田地的归属,按照田地的多寡来收取赋税。如此一来,国库就逐渐充实起来。
公共墓地:天孙氏王朝时期,国人随地浅埋尸体,不设坟包,往往过几天就被不知道的人挖出来了,尸体携带的病菌毒死容易造成瘟疫的流行。英祖王时期,琉球渡来一名叫做禅鉴禅师的僧人,为琉球带来了先进的佛教理论和佛式葬仪。英祖为这名僧人在浦添郡浦添城西的极乐山建造极乐寺,供奉这名僧人。并且把极乐山建立成为了公共目的,琉球人死后,都要移动到极乐寺超度亡魂,并放置在山上集中掩埋。极大的减小了瘟疫的风险。
四方朝贡:英祖日子统治后期,琉球逐渐的富裕充实起来。在琉球本岛以外的,大岛,久米岛,庆良间岛,伊比屋岛等岛屿上的土著国王们,听说了英祖的威名,都纷纷派遣使节来称臣纳贡。当时的国都位于中山省,称首里。除了首里之外,中山省还下辖11个郡。其中有一个叫做泊【tomaya】的郡级行政区,这里是优良港湾,是外来船只必然的停泊港口,因此称为泊,泊的发音在日语里是"停止之处"的意思。泊郡的中心城市是泊村,英祖王在此处修建泊御殿,专门用来招待各处岛屿上前来纳贡的酋长。泊御殿北面建造有公仓,专门用来收藏酋长们带来的礼物。
蒙古入侵:义本王在位最后几年,元成祖孛儿只斤铁木耳在福建平章政事高兴的建议下,派遣军队入侵琉球。琉球人民在义本王的领导下,英勇抵抗蒙古的侵略,最终蒙古军队在琉球人的重重抵抗下,并没有吃到便宜,在掳掠了一百三十多个琉球人当做俘虏后,就匆忙撤离了琉球。
大城王【1301-1311】
英慈王 【1311-1314】
玉城王 【1314-1338】
玉城王在登基前,曾经做过玉城郡的按司,故人称玉城王子。玉城王昏庸,沉迷于喝酒女儿,整日整夜沉迷于打猎游戏,不愿意处理政事。也不愿意朝觐全国的大小按司,由此中山王国转入衰落,各按司开始修建摆脱中央控制。最终:
国头省今归仁郡的按司帕尼芝,策动整个国头省独立,建立山北王国,自称山北王。
岛尻省大里郡的按司承察度,策动岛尻省独立,独立建立山南王国,自称山南王。
从此琉球王国进入三国鼎立,军阀混战的三山时代。
三国的王系传承如下:
山北:帕尼芝,珉,攀安知
中山:玉城王,西威王,察度王,武宁王
山南:承察度王,汪应祖,他鲁每
西威王 【1338-1351】
玉城王死后,西威王年幼登基。由他的母后摄政。主少国疑,群臣动乱,中山国内剩余的按司们也开始不服,废除了西威王,拥戴浦添按司察度为王。
6.三山时代【三山时代以中山为主叙述】
察度王【1351-1397】
仙女传说:察度王是三山时代中山王国境内浦添郡的按司,神号大真物。中山王国西威王继位后,主少国疑,引发国内政局动荡。各按司废除了西威王,推举浦添按司察度为王。关于察度王的生事有这样的一个传说:
传说察度王的父亲叫做奥间大亲,三代贫农。有一天种地回来,在树林中偷看到一个绝色的少女洗澡。奥间大亲家贫无以娶妻,就动了歪心思,藏掉少女的衣服。然后径直走到少女面前。少女赤身裸体跑上岸,没有遮蔽,又找不到衣服,就蹲在草丛里,羞囧的遮着脸大哭起来,自述本是天上的仙女。没有羽衣无法回天上,祈求奥间大亲代为寻找。奥间大亲假装满口答应,暗中把羽衣藏起来。把少女诱拐回家。一顿嘿咻,生下一男一女。这男孩就是察度王。仙女没有衣服不能上天,只能包羞忍辱同奥间大亲生活十年。一子一女长大后逐渐懂事,女儿就把羽衣藏的所在告诉了母亲,仙女就穿上羽衣抛弃丈夫子女飞上天去。
类似这样的偷看洗澡,仙女羽衣的戏码。在各大民族的史书传说中都有。比如中国的七仙女和董永,牛郎和织女,三圣母的传说。韩国的鸡龙山仙女传说,琉球的奥间大亲传说。甚至阿拉伯一千零一夜中《巴士拉的银匠哈桑和瓦格岛的羽衣仙子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高度雷同,是从同一个故事衍变而来的。这些故事中,中国的版本最多,而且应该是这些故事的祖源,但是阿拉伯版本的情节最为复杂有趣。银匠哈桑的故事不仅包括哈桑炼金发迹,被拜火教徒诱骗,和神王的列女结拜为兄妹,偷仙女羽衣纳妻,天界寻妻,大闹天界瓦格岛,众神助战,夫妻团圆的戏码。是整个一千零一夜最长的故事,堪称一本小型的西游记,非常值得推荐阅读。
察度娶妻:察度长大后,不喜欢种地,终日游手好闲,和浮浪子弟交通游玩。令奥间大亲十分苦恼。当时胜连郡的按司有一个宝贝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相看了很多男子也不满意。察度就厚着脸皮登门拜访,祈求胜连按司把女儿嫁给自己,看门的侍者看察度穿着的破破烂烂,以为是乞丐,正要哄他出去,恰好给胜连按司的女儿看见。这个女儿巨目识英雄,见察度长得气度非凡,定要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察度。胜连按司疼爱女儿,经不起再三恳求,只能答应婚事,因为害怕女儿嫁过去受苦,特意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车马佣人作为嫁妆送给察度。察度心生不悦,认为携带巨额嫁妆,使得男女双方不平等般配了,非要胜连按司的女儿退回嫁妆。胜连按司的女儿无奈答应,跟随察度回到老家,只见家内家途四壁,漏雨漏风。然而仔细一看。只见灰尘堆满的柴火间的柴火竟然全部是黄金制作。胜连按司的女儿大喜,拿这些黄金建造起了叫做金宫的巨大宫殿作为夫妻俩的婚房。又拿出一部分钱购买食物衣服送给穷人,收买人心。老百姓非常感恩察度夫妻的恩惠,就推举察度为浦添按司。不久后中山国内乱,察度又被推举为中山国王。
与明太祖的交往:
察度王始贡:察度王当政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节杨度出使琉球,诏抚中山国王。察度王主动向明朝归顺,并派遣自己的弟弟泰期率领使节团前往南京上贡土特产,表示称臣归顺。明太祖为了表示答礼,向琉球御赐先进的历法《大统历》,以及名贵丝绸五匹。
同年,朱元璋在派人在福建省附祭琉球的神灵,表示琉球正式纳入中华的统治版图。
民间贸易开展:朱元璋招抚琉球并非是满足万国来朝的虚荣心,而是有更实际的考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打通明朝和琉球国之间的贸易。琉球是处于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胜产硫磺。而硫磺是大明火器所使用的火药的主要原材料。
明朝于是大量向琉球出口铁锅和瓷器,以廉价的掠夺琉球王国的硫磺矿产以及马匹。琉球人没有炼铁的技术,长期依赖从日本手中进口,达成和明朝的贸易协议后,琉球可以获取更廉价,更精美的铁器。是一个双赢的有利决策。
琉球马质量低劣,但是价格便宜。朱元璋之所以购买琉球马,目的其一是为了充实明军武备。其次是为了削弱中山王国的军力,以达到三山的均势平衡,阻止琉球统一,这是明朝在蒙古和女真地区惯用的分割瓦解蛮夷的以夷制夷策略,搞一套离岸平衡手,分裂均衡的琉球有利于明朝对该地区的统治。
三山争贡:自从中山王国和明朝亲密建交,开展贸易,获得巨大利润后。山南国和山北国坐不下去了,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在第二年元旦,南京朝廷内就发生了三山争贡的奇特局面,中山察度王派遣宰相亚兰匏,山南国承察度王派遣使节师惹,山北国王帕尼芝也派遣使节向明太祖恭贺元旦佳节。同时,山南山北的使节在祝贺新年的同时也向朱元璋提出,要向明朝称臣的要求,表示自己国家的硫磺也是大大的有,希望朱元璋给中山国的东西能给自己也整一个。朱元璋表示都可以谈,但是自己听闻琉球自从玉成王之后,三山分裂,互相混战,死伤无数。大明天子仁德好善,不忍心看到琉球百姓受刀兵之祸,希望三山能够在明朝的斡旋下放弃过去的恩怨,签订不战条约,从此罢兵休战。朱元璋此举表面在阻止琉球内战,实际是在阻挠琉球统一。三山的国王贪图贸易的礼仪,都满口答应。朱元璋很高兴,分别御赐三位国王:国王金玺一枚,名贵绸缎72匹,御赐锦衣官服一套。
流放元王子:为了方便三山入贡,明朝向三山御赐大型运输船只各一只【类似于郑和下西洋那种船,是运输舰,非战舰,排量和大小远超欧洲同时期船只,载力惊人,但是机动性不强,不适合作战】,作为琉球向明朝入贡的交通工具。第一次入贡,琉球贡献马匹250头,硫磺一万两千斤。朱元璋大排燕宴,款待使者,还赏赐使者金银课子若干作为还礼。
为了表示对琉球国王的信任,朱元璋还把他俘虏的蒙古国王子地禾奴流放到琉球,让琉球人加以监视。
宫古八重山入贡:随着中山入贡明朝,中山王国南边岛国,宫古,八重山也向中山王国称臣纳贡。
王子入太学:因为仰慕中华文化,三山的国王纷纷派遣自己的王子,到北京太学入学学习中华文化,镀一层金再回琉球接管权利。
中山王国派遣太子武宁王,王子日孜毎、阔八马进南京学习。山南王国派遣王子三五郎尾进南京学习。明朝接受优待这些外国留学生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在琉球都是非富即贵,通过对这些王子的熏陶教育,能够让他们对汉文化仰慕遵从,将来他们回国为王做宰,明朝就能更好的借助他们控制琉球,对琉球施加影响。
寨官通事:明朝在三山分别设置寨官和通事以对琉球实际控制。寨官和通事均由汉人担任,由明朝中央吏部直接派遣外放。通事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在大明天子和琉球王之间传话,实际作用是监视琉球王,向大明天子打琉球王的小报告。寨官,品级低于千户,是驻扎在琉球,负责保护琉球的汉人军队首领,名义上的目的是保护琉球,实际是为了统治和控制琉球。琉球的首任通事为程复,首任寨官叶希尹。
遣使加爵:察度王晚年给朱元璋写信,要求朱元璋给寨官叶希尹升职,充千户。朱元璋满足了他的要求。在察度王时期,琉球的亚兰匏长期驻扎北京,充当明琉之间的使者。后来在察度王的要求下,朱元璋准许亚兰匏回国担任琉球宰相,并且御赐冠带。亚兰匏在中山为一国之宰相,而在明朝他的身份是中山王府长吏,直接向明朝吏部支领工资。
闽人三十六姓:朱元璋为了改变琉球的夷俗,于是派遣了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帮助当地人学习汉人的音乐礼法。到清末时候,还剩下蔡、鄙、林、梁、金五家还残存琉球,其他31姓在完成任务后都选择回到了祖国。
武宁王【1397-1412】
察度王死后,武宁王继位。刚刚继位,就遭遇朱元璋去世,明朝暴发觐难之役。琉球和明朝暂时断绝了联系。直到朱元璋站稳了脚跟,武宁王才上表向朱棣报告中山老王去世,新王登基的消息。朱棣派遣世界册封武宁王为新中山国王。
登基后第十五年,佐敷按司尚巴志起兵。先后吞并中山国,山南国,山北国。统一琉球王国,尊自己的父亲尚思绍为新的琉球王。
天孙氏
舜天王 舜马顺熙王 义本王
英祖王 大成王 英慈王 玉城王 【分裂为中山,山南,山北】西威王
中山:察度王 武宁王
山南:承察度王 汪应祖
山北:怕尼芝王 珉王 攀安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