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气候变化大?艾灸扶正气,抗病、抗疫正当时!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艾灸能补火助阳、扶助正气、振奋精神,而我们体内的正气就是保护我们不受外邪侵袭的有力屏障。
现代科学证实,艾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坚持艾灸可以明显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亚健康具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常用强壮保健灸法:
下面介绍冬末春初儿童和成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易患感冒等虚弱不适病证的常用保健灸法。
01、儿童保健灸法
儿童脾胃虚弱、易患胃肠病者,可灸身柱配天枢;体质较弱、易患感冒者,可灸身柱配风门。身柱穴位置:身柱位于项后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作用:有补肾强体、宁心安神、理肺健脾的作用。

天枢穴位置:天枢位于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作用:有调理胃肠、降气和胃的作用。

风门穴位置: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作用:有宣肺散邪、调理气机的作用。

艾灸方法:
儿童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一般单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双穴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3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
注意:
艾灸能够温阳驱寒,治疗寒性的疾病最为有效,因此,体质虚寒的孩子比较合适艾灸。
比如有神疲懒言,不爱说话,面色晄白,怕冷、手脚凉、瘦小多病等,易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等表现者。
如果平时孩子体质较好,不容易生病,则无需进行保健艾灸。此外,为防止烫伤,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做艾灸。

02、成人保健灸法
单灸足三里,或灸足三里、中脘、关元。足三里穴位置: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作用: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运脾阳、和胃降逆、温中散寒等作用。

中脘穴位置: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作用:有健脾益胃、调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

关元穴位置: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作用:有益气助阳、利尿通淋、强壮补虚的功效。

艾灸方法:
可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亦可使用智能艾灸仪。
单灸足三里,一般每次灸15分钟左右,每日1次,可灸10次后休息3~5日后再灸。
灸足三里、中脘、关元,每穴每次灸5-10分钟左右即可,可3日1次。此外使用智能艾灸仪,每次每穴灸30-40分钟即可,可多穴同灸。

艾灸虽好,但:
凡属发热性疾病而见脉搏跳动较快者一般不宜施灸。患某些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惊厥期间,以及身体极度衰竭出现形销骨立等表现时亦不宜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忌灸,女性经期禁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