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星宇宙中有关舰船强度方面的“详细”讲解

2022-01-31 21:15 作者:帝国的GlesFM-N议长  | 我要投稿



第一:星战中的战舰防空防御如何,有某些被黑到“被一架战机打爆”那么脆吗:

这很显然是个极其有理由去反驳的谣言,甚至还很无脑。


  显然并不是,即使你把老星战三部曲看一遍后都没有所谓的战机轻松打炸,在星战宇宙中的常规舰队作战中,如果舰载机中队要炸毁一艘常规主力舰的话,至少要有大概4—5个中队去进攻,轰炸机一架不能少,甚至于要有轻型舰艇的辅助才能成功摧毁…这个看过侠盗一号的大家都知道,甚至于在星战游戏“战机中队”中都少不了轰炸机出场和轻型舰艇的支援,而战机则被分为一部分和敌机狗斗来分散注意,一部分护航轰炸机来使轰炸机能成功摧毁敌舰,所以谁还能幻想着单价X翼战机来单枪匹马碰瓷主力舰呢?

  而拿最常被路人所摸黑的帝国级歼星舰来介绍,由于“帝国级歼星舰”的用途在于火炮优势,核心在于炮击战中取得大概率成功,使得帝国级歼星舰的能量大部分供给于所有能够攻击敌舰的涡轮激光炮上,而在防空上新正史由于没有点防御激光炮,而TIE战机和枪骑兵级防空护卫舰则是帝国级歼星舰的核心防空力量,但由于每场作战中帝国级歼星舰跃迁太快使防空护卫舰无法跟上,导致帝国级歼星舰的防空力量只有TIE战机,但拿轻型涡轮激光炮来防空也不算不可能的事…而旧正史中帝国级歼星舰拥有数门点防御激光炮,虽然转速慢,但和大量舰载机的配合与巨大输出当量之下来消灭义军一波B翼和Y翼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义军的战机拥有护盾,还有良好的机动以及内部的特殊装置,能够削弱点防御炮打在机身上的爆炸当量或是使点防御炮发射的粒子束难以命中,再是依靠良好的机动性,导致帝国海军的舰船在面对成群义军战机时会显得被单方面压制,而枪骑兵级防空护卫舰则泥补了帝国海军在防空力量上的漏洞,依靠射速快,转速快,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成为了帝国海军中的“舰载机杀手”。

(这里我划重点,真正的痛处还在于军官指挥能力,把大量TIE战机集中攻击敌舰而缺乏对我舰的防空防御,而新正史的帝国级的缺点也在这,而导致被义军摸出捷径而被摧毁,实际上帝国级只需对着敌舰打一梭子就即可而舰载机负责的只是近航防空,或是在索龙三部曲里面利用对方的舰队局限性和环境特殊性,来使得TIE战机能够发挥出许多的优点,最后能完美使用以一碰上十的方式来结束整场战斗。)

  由此可以解释,在常规舰船的防空能力上,星战的大部分主力舰只要军官指挥水平好,能利用优缺点来进行搭配作战时几乎可以打出最极致的战绩。

至于某些还在被蒙骗在电影片段里瞎信谣言的可得洗洗睡了

  而在战舰装甲上呢,大部分都是耐钢,夸丹钢等这些装甲,而夸丹装甲含有中子素拥有更好的防护和毁伤抗击,放现实世界用沙皇核弹炸上去才相当于用小石子扔重坦的水平,(虽说设定书也有提及质子鱼雷相当于千吨核弹)而在战舰防御水平上,则使用“RU”和“SBD”的单位来衡量,前者为舰船装甲强度,后者为护盾功率强度。


RU was a unit of measurement for hull rating. The value indicated how much damage the vessel could withstand before breaking up. It was applied to vessels from starfighters to capital ships.

If a vessel was equipped with a deflector shield, the hull rating was often accompanied by SBD, the deflector shield strength. An Imperial TIE fighter hull was rated at 9 RU. The EF76 Nebulon-B escort frigate had a hull rating of 448 RU and shield-strength rating of 960 SBD.

最后再说说舰船护盾的防御:

  星战中舰船常配备三种防御类型护盾,“粒子护盾”,“射线护盾”,“震荡护盾”,而这三种护盾则被统称为“偏导护盾”。

  偏导护盾则是一种用于保护“舰船与飞机”,“空间站”,“陆基设施”等的能量立场,用来防御能量武器和动能武器对载具的伤害,而一些特殊的陆地装甲车辆,如步行机,APC,IFV,坦克,通常也会配备小型或中型的偏导护盾装置来削弱各种武器对车身的伤害,而偏导护盾在个别情况下则是单独开启射线护盾或是其它,三个护盾全开则会消耗许多能量,由此舰船在非战斗情况下则只单独开启一种护盾,而护盾的强度也只限定于护盾和生成装置的距离,效率以及所产生的功率大小和护盾覆盖表面积有关。

  而要打穿偏导护盾的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使用超重型的涡轮激光炮猛烈轰炸,二是使用“质子光束”将其直接击穿,而特殊的一点则在于在敌舰的粒子护盾失效时,或是只开启射线护盾的情况下趁机使用高威力高当量的动能武器快速打击。

既然吹动能武器的高杀伤,那岂不是一艘大和号能单挑三体舰队的简单事?(暗讽)


以下为偏导护盾的三种类型:

1-射线护盾:能偏转或分散以及气化“定向能武器”所射出的能量束,因此能够更好防御“能量武器”的伤害,(如涡轮激光炮和等离子炮)但不能防御高速实体动能弹。

2-粒子护盾:能分散或阻滞“动能武器”所射出的各类型实体弹,因此能够更好防御“动能武器”的伤害。(如质子鱼雷和震荡导弹)但不能防御能量武器。

3-震荡护盾:能形成斥力场来使得舰船不受小行星和飞船残骸的碰撞。(特殊类型)


其实偏导护盾还有一种强大版本,叫“热能护盾”,能够在不开射线或粒子的情况下同时对能量武器或动能武器起到更有效的防御,但该护盾耗能过大,一旦降下则会无法再次开启,直到充能完毕后才能二次开启,且舰船如果装备了动能武器,(导弹鱼雷等)则要降下护盾来发射。

注意:除了偏导护盾以外,飞船还装备有相对论护盾,位移护盾,磁重力护盾,但这三种类型的护盾通常不用于战斗中,而用于星际航行安全之中,所以不做过多解释。

顺便来说说这位满嘴云言论的,多多少少都了解过歼星舰除非是超空间航行的目的地是颗小行星或其他物体的话,普通陨石是难以损毁一艘一艘开了护盾的歼星舰的,连在不开护盾的情况下形变装甲结构更是不可能…而游戏“战机中队”就已经有过表现…



第二:星战舰船的火力配置如何:

这个问题有“亿”点难以解释,但查过设定集,中文网的原文都知道火力配置问题上可一点都不差劲,甚至于放其它部分世界观里头也是顶级的存在。


先把贴吧中找到的关于主要武器的性能的原文贴出来看看:


Turbolasers were the primary weapons of capital ships. They were used for ship-to-ship combat or, in some cases, planetary bombardment. A single blast from a turbolaser could completely incinerate a fully shielded starfighter; however, due to their slow turret traverse and an equally slow period of charging up and cooling down, using turbolasers against fighters proved to be highly ineffective because fighters were too fast and small for a good target lock due to a slower rate of fire than point defense laser cannons. Turbolaser turret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Death Star were unable to hit the nimble Rebel starfighters that were attacking the station during the Battle of Yavin, although they could hit starfighters that were following predictable trajectories, such as straight lines. Thousands of years earlier, turbolaser batteries were used against the Beast Riders of Onderon by Queen Amanoa's contingent of Onderonian Wave gunners. These batteries were mounted inside of the defense towers that lined the walls of Iziz, Onderon's single great city. Along with ion cannons, the turbolaser batteries were designed to combat the flying beasts used as war mounts by the Beast Riders.



可以见到该图片中炸出这种威力就能知道SW舰船水平如何了


以下为个人找到的资料结合:

“常规战舰所装备的涡轮激光炮在威力上可达到2000亿吨以上,而克隆人战争时期的欢呼者级登陆舰则是2000亿吨刚好的水平,质子鱼雷的威力也能炸穿地壳,而后期的猎兵级歼星舰和神意级巡洋舰的主炮威力经过设定测算可以得知,一轮齐射后可以炸出电影《2012》里的末日灾难,而帝国级歼星舰在旧正史设定中的《卡玛斯火风暴事件》中表现了出来,三艘帝国级歼星舰的齐射可以把一颗行星变成死寂般的熔岩地狱,正是因为帝国级歼星舰身为在主力舰火炮决战中的优势,或是在塔金主义的影响下,成为帝国海军象征之一。

而义军的蒙卡拉马里系列巡洋舰虽然在主力舰方面选择了高防御,高射程,虽然其火炮当量方面相对比于帝国的舰船来说偏弱,但要发挥其所有功能的话,也是不容小觑,同样在各种针对帝国的行动利用各种机动战术把帝国海军搞的焦头烂额。

而异等小队第一季最后一集里面则表现出了三艘猎兵级歼星舰炸沉“提波卡城”的片段,虽然使用的侧舷涡轮激光炮威力上做了弱化调节,但也表现出了星战海军中在战舰轰炸方面上做的很优良。

最后再来说说银河帝国的断言者级无畏舰,借助火炮当量优势下能够单独执行"Base Delta Zero"(德尔塔零基地)指令,而其他歼星舰,无畏舰和其他等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执行BDZ指令时,则需要依靠舰船数量来不断加大轰炸的当量,而一艘执行者级无畏舰先不说威力能够单挑一整支义军舰队,其巨大的超物质反应堆的输出量可以堪比一颗中等大小的 “红巨星”。

附言:

(  爆能粒子束的性质和激光是不同的,在星战设定中,功率越大的爆能束,内部能量流就越不稳定,这导致了它的弹道也跟着不稳定起来,而帝国的歼星舰是为了威力装备了大量的高功率爆能火炮,从而牺牲了射击精度,而义军正好相反,他们的主要战术思路是以战斗机为主,并加大舰船防御力度,提高命中率,利用机动性和射击角度优势来和帝国级歼星舰匹敌,所以义军对舰炮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义军的爆能炮在输出功率上要更小,虽然导致了威力的不足,但精度更高,而且义军本来也不和帝打舰队战,加上有CIS残党中的技术支持,所以义军的舰炮瞄准系统比帝国级更好,这也导致了帝国级的设计精度不高。直到佩雷恩时期和第二次银河内战时期才有了更大的改善,而第一秩序的复兴级歼星舰则更偏向了战巡的发展,在性能上修复了帝国级歼星舰以往的各种缺点,而在机动性能上也可以使用以往义军同盟的游击战和突袭舰队战来进行远航战斗,并再度的利用火炮的射速,射程和充能时间来争取赢得更多战斗 )


本来这段后面要插张GIF出来给大家看看,但《撕码》系统偏偏说GIF的大小大于3M…

再给大家看看旧共和国武士里,银河共和国海军一艘锤头级巡洋舰的齐射,足以把周围巨大的小行星炸的粉碎,而锤头级长度为三百多米,体积上才处于护卫舰的当量,能炸出这样的威力就可以证明星战的武器当量相比于其他科幻来说完全不弱小。


然后来说说武器的射程,飞行速度和性能:(目前只查到涡轮激光炮的,而质子鱼雷和震荡导弹貌似难找…)


在星战的“完全载具图解”里,已经明确提到涡轮激光炮和普通激光炮所发射的能量束在飞行速度方面都是光速起步,最快是光秒级别,人可以实际看到的能量束飞行轨迹,但实际上只是看到了能量束的“影子”,换言之肉眼可见的能量束在某一时刻所在的方位,并不一定是能量束真正所在的位置。


猎兵级歼星舰搭载的八门DBY-827涡轮激光炮塔,可以3秒种的旋转180度角一圈,而射程上可以命中15至20光分远的目标,帝国级歼星舰则可以达到40光分,而V-160轨道防御涡轮激光炮几下炮击就可以摧毁一艘ISD,射速为每10秒一发。

帝国级歼星舰上的涡轮激光炮或者大部分舰载炮甚至能做到3秒一发以及更短时间,充能时间最短也不到半分钟,而星战里的舰载或机载质子鱼雷,可以重创敌舰的武器,或是在敌舰的粒子护盾失效时或只开启射线护盾的情况下来重创敌舰。

在点防御激光炮的词条中,提到了可以拦截导弹鱼雷,以及离子炮发射的离子团,而且舰载的电子战系统也是星战里不用大量制导武器的原因,最重要原因是深空作战性能,而帝国1级和帝国2级歼星舰把震荡导弹取消了,绝大部分采用离子炮和涡轮激光炮,就是为了防止一次战斗后发射大量导弹然后必须补给的情况,但是定向能武器完全没必要担心这一点,新共和国的星云级歼星舰也有中型震荡导弹阵列,作战自持力仅几个月就需要补给弹药。

在炮手操控方面上,帝国炮手的传说宇宙词条里提到了,帝国炮手在职责和工作上更类似工程师,(实际上帝国炮手操控火炮的方式在所有阵营里的海军单位都一样,包括CIS海军舰船的部分火炮,都是直接让B1机器人负责控制舰桥上的计算机,然后火炮会根据指令而执行流程)而且不是所有炮都需要去直接操控的炮手,XX-9涡轮激光炮和歼星舰上的炮台以及炮塔,真正的控制室都在装甲严密封闭的舰体内,所谓炮手其实是按“计算机”预算的指令而执行的操作员,更类似现代战争的“导弹”,他们负责的是锁定目标,调整功率,然后射击也仅此而已。

需要直接操控的涡轮激光炮也不需要时时刻刻跟踪目标去拉提前量打,如果注意看电影就会发现一个细节,即使是在几光分远的距离你一开几炮还是能有命中的机会,或是像雅汶战役的死星那样用多门“SB-920防空激光炮”交叉射击来打X翼。

x翼和tie战机飞行员甚至是千年隼号飞船上的防御炮,锁定敌人后都会发出滴滴滴的提示 锁定敌人,炮手只需要开火即可,更加类似当代导弹而不是直射的反坦克炮或者枪械。

  然后就是涡轮激光炮本身,涡轮激光炮可以进行额定功率射击,也可以进行超载射击 实际上也包括涡轮激光炮的额外反应堆和高功率电容,就是用于作战中给涡轮激光炮提供更多能量超出额定功率去打击敌军,猎兵级可以直接将反应堆功率大部分转涡轮激光炮

  至于涡轮激光炮打的,是基于爆能反应和激光触发制造出的初始粒子束,在穿过能量管线中不断充能,最终到发射管再次加压充能然后射出。

最后再来说说那些觉得“猎兵级”比“帝国级”好用的,觉得银河帝国的海军主力舰发展应该向猎兵级歼星舰的航母思想方面而不是大舰巨炮方面发展的…

根据设定测算来表现的话猎兵级除了在载机量方面完胜帝国级外,其他方面对比帝国级可是完全输了,猎兵级在火力方面上偏向重巡,而火力当量方面连胜利级都打不过更何况帝国级呢,而帝国级的防御技术和舰载机技术方面也优于猎兵级,反应堆的输出也是猎兵级的2倍,而猎兵级的主要的思想则是一舰通吃。


最后再说下这位满嘴屁话的云…可以说在路人和圈外小鬼眼里电影表现的就是所谓的“真理”了!(可笑)

最后跟大家说声新年快乐!花了半个月收集的资料写了这篇专栏不容易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有错误及时在评论区内说出方便改正,并麻烦把设定集的原文补充上来,以此有原文作为证据防黑。




你星宇宙中有关舰船强度方面的“详细”讲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