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坦克的可靠性与维修——从一份二战苏联报告讲起【翻译】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4/11/reliability-and-repairs.html
作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4/11/12
个人授权翻译
坦克的可靠性和维修工作
在1943年2月22日至1943年3月14日间,第十集团军辖下的几个装甲单位在进攻行动中损失了527辆坦克。损失情况如下:

战斗中损失的坦克也包括了在战斗中出现故障而损失的坦克,但其具体数字无法确定。
在这些损失中,大部分坦克由前线维修点或坦克部队的维修连负责维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永久性损失。

当然,这个数据很有毛味,因为一辆坦克可能会损失好几次。例如,文件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在3月18日至21日期间,仅有26辆坦克的第117坦克旅就在战斗和行进间总计损失了25辆坦克(行进间3,被击毁11,烧毁11),但在这之后全旅却还是有4辆毫发无损的坦克。
有趣的是,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人畜无害的T-60可靠性最佳;而在传统认知中“不可靠”的KV在这方面也表现突出,只有极少数坦克无法修复或因状况不佳需要返厂大修。T-60很少有无法修复的状况,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出了问题都必须返厂大修。
T-34的表现一般,几乎有30%的坦克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损失了,但大多都是轻微损坏。就当场修好的数量和返厂维修的百分比而言,它的表现仅次于KV。
美国坦克的可靠性很高,M3中型坦克在行军时的故障率要低于T-34(因为某种原因,没有相关的修理数据);而M3轻型坦克在行进中的表现还不错,但这辆坦克似乎并不好修,因为除了样本数量非常小的T-70之外,该车能够当场修好的比例是最低的,而无法维修的比例却是最高的。
英国坦克的表现则毁誉参半。玛蒂尔达的状况很差,在行进中抛锚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且高度依赖于返厂大修(但全损的情况却很少见);而瓦伦丁则不然,其故障次数很少且大多数都能当场修好。
为了做一个对比,来看看德制坦克的相关数据。
3. 检查了100辆德制Ⅲ号和Ⅳ号坦克。
59辆,或占总数59%的坦克被下列方式击毁:
8辆——火箭
4辆——90mm穿甲弹
47辆——75mm或76mm穿甲弹
1辆——毁于触雷。
40辆,或占总数40%的坦克由于地形、障碍物、机械故障而被摧毁。
在被击毁的59辆坦克中,有20辆或34%出现了起火的情况。
档案编号ORO-T-117
这份报告涵盖了1944至1945年的西线战场。在报告的上下文中,它提到“大多数Ⅲ号坦克和Ⅳ号坦克没有炮塔”,因此这些数字很可能更多代表了Ⅲ号突击炮和Ⅳ号突击炮【译注:当然还有Ⅳ号坦克歼击车】。这个数据并不好。在红军中,只有玛蒂尔达坦克是易坏的。坦克烧毁意味着全损,也就是说至少有20%的坦克是完全不能修复的。这接近于T-34的数据,但Ⅳ号坦克的数据不包括被缴获者(同样被视作全损),以及被击毁、无法修复且未起火爆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