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鼠艾滋病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2022-08-05 17:36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小鼠艾滋病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一)自发性及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HIV动物模型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目前主要有4种转基因小鼠用于AIDS研究。

1.tat转基因鼠 将tat基因包括 LTR基因转入小鼠,小鼠出现皮肤瘤,在表皮中能检出tat 基因;F1子代中,12~18个月出现红斑、血管性皮肤瘤(vascular skin tumors),但这些肿瘤细胞中并未检出 tat 基因,这与艾滋病人的卡波济肉瘤(Kaposi's sarcoma)切片上未查出 HIV-1一样。此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卡波济肉瘤的病理。

2.LIR转基因鼠在已建立的4个LTR/CAT(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转基因鼠的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中,CAT表达很低,但在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中却很高。在以 LTR-nef 建立的5个鼠系中的4个上发现 nef 基因可在表皮生发层细胞中表达。另外紫外线可加速LTR 在 LTR/LacZ(β-半乳糖苷酶基因),LTR/Luciferase(虫荧光素酶),LTR-B-galactosi.dase(β-半乳糖苷酶)等转基因鼠的表皮中转录。本模型对研究 LTR的作用很有用。

3.nef转基因鼠为了使转人的nef 基因只在T细胞表达,设法使 pNL4-3 克隆病毒株中的nef 基因在鼠CD3增强子/启动子控制之下,发现该种转基因鼠外周 CD4+细胞数量下降,而CD8+细胞数不变。Lindemann 等设法将 HIV-1Bru 的 nef 基因接在鼠 T细胞受体V38.3的β链增强子/启动子控制下游,得到的3个不同的转基因动物鼠系中大多数动物在4~6个月内死亡,并伴有 CD4+细胞数的下降、胸腺萎缩、脾大和淋巴结肿等症状,及对其他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在胸腺萎缩之前,胸腺内可测定到 nef的表达。

4.病毒全序列转基因鼠1988 年获得7只病毒全序列转基因鼠(克隆株 pNL4-3)。转基因鼠会发生淋巴结肿,脾大,胸腺萎缩,肺部感染和棘皮症等病变。从脾脏、淋巴结、皮肤中可检出 HIV,但免疫抑制不明显,未发现T细胞感染及数量降低,其中1只动物出现HIV-1 BP120、p65 抗体。F1 代杂合子生长缓慢,最终在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可惜此鼠系已经意外地丢失了。

(二)诱发性动物模型

将女滋病人的临床标本或培养的 HIV悬液感染新生小鼠、大鼠、仓鼠、豚鼠均未获成功。接种HIV的小鼠死亡率升高,病症为机会性感染、肿瘤,部分动物出现纤维化脾和淋巴细胞异常,但在血中查不到 HIV及其抗体。以刀豆蛋白(Con A)激活的小鼠脾细胞与 HIV 感染的人T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共培养,在IL-2作用下,脾细胞生长并形成产病毒的细胞株,以该细胞株或人T细胞产生的HIV静脉、腹腔接种BALB/c小鼠、Lewis大鼠,小鼠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抗体、抗原检测阳性。大鼠则呈一过性抗体反应。

目前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鼠上移植人体有关器官和组织建立嵌合体鼠(reconstituted mice)模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Namikawa等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上接种新生儿胸腺、淋巴结后,直接在胸腺、淋巴结接种 HIV-1,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表明病毒能在这些组织内复制。Mosier 等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鼠血液内输入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发现动物能分泌人免疫球蛋白。以纯化病毒或感染病毒的人细胞系接种动物,从脾脏、淋巴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可检出病毒,但大多数小鼠健康,其中15%的小鼠出现消耗性症状和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升高的现象,这有助于抗 HIV药物研究。Kullmann 等在鼠肾囊接种新生儿胸腺、肝组织,在鼠外周血检测人T细胞含量最高可达6.4%。静脉接种HIV-1,在胸腺内可检出 HIV-1,且发现T细胞从胸腺迁移,引起外周 HIV-1感染。此模型对研究 HIV-1的母-胎垂直感染有一定意义。

【造模机制】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uLV)可以用来进行诱导小鼠免疫缺陷病。例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 Friend MuLV,Raucher MuLV,能够母婴传播,并通过哺乳传染 Moloney MuLV,导致免疫缺陷综合征的 LP-BM5 MuLV,具有嗜神经性毒性的Cas-BrE MuLV,以及除导致神经性疾病外还能破坏T细胞,产生严重免疫缺陷的Moloney TS-1 MuLV 毒株。小鼠白血病病毒混合物 LP-BM5 MuLV 诱导小鼠免疫缺陷病机制不甚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普遍的多克隆淋巴细胞增生活化抢先抑制了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作用,从而导致免疫缺陷的形成。

【造模方法】选用新生BALB/c小鼠。仪器药品:酶标仪、荧光显微镜、小鼠白血病病毒LP-BM5 MuLV悬液等。模型制作:随机选取新生 BALB/c小鼠20只,分别腹腔接种小鼠白血病病毒 LP-BM5 MuLV悬液,0.5ml/只,病毒滴度为3×10'pfu/ml。同时,取相同小鼠20只作正常对照,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逐日观察小鼠发病情况,于接种病毒后 1个月时杀死小鼠,5只/组,测定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于接种病毒后4个月时再杀死小鼠,5只/组,测定淋巴结的体积、T 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变化;并继续观察剩余小鼠(≤10只/组)的生存情况。

模型检测:

1.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用 ELISA法检测。

2.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3.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用H3-TdR法进行。

【模型特点】新生 BALB/c 小鼠腹腔接种 LP-BM5 MuLV,1个月后小鼠血中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4个月后小鼠出现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B细胞多克隆活化,Th(CD4+)细胞数明显减少(占T细胞总数的30%),而Ts(CD8+)细胞数量不变,小鼠脾细胞悬液对ConA和Lps 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降低。并出现淋巴结病、脾大、B细胞和T细胞的深度免疫功能缺陷、B淋巴细胞瘤以及对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性增高等类似人类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注意事项】不同的鼠白血病病毒毒株感染小鼠后引起不同的疾病表现,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用合适的毒株感染小鼠,方可复制出理想的动物模型。

【应用范围】小鼠的AIDS的模型有许多优点,包括对 AIDS早期有较准确的反映,遗传学相同的纯种动物有更确切了解的免疫学参数,并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大量小鼠中再引起疾病,可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的初筛,故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


小鼠艾滋病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