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5公斤炸药的反坦克地雷可直接炸毁坦克?还是只能炸断履带?

现代战争和过去的不同就是几乎可以“现场直播”。因此有些前所未见的战争场面出现 了。过去也有直播战争的画面,不过大多是从空中拍摄的空袭效果,一枚精确对地弹药命中建筑或者车辆,立即腾起一团黑中带火的烟雾。这是最常见的爆炸效果。而现在则可以看到一些以前很难看到的新的战场爆炸现象。比如参战的一辆行进中的坦克,突然被从其原先所在位置的地面腾起的浓烟包围。这团浓烟比常规的、从空中投掷向地面的炸弹或炮弹引发的爆炸范围似乎更大,但是却没有看到火光。而且整个烟雾扩展的范围很广,但是整体上却不高。于是懂行的武器专家研判。这类前所未见的奇特爆炸现象,并非行进中的坦克被导弹命中了或者被炮火覆盖;而是画面中早先出现的坦克,压上了对手提前埋设好的反坦克地雷。因为爆炸本身被沉重的坦克和履带压着,

所以才没有看到和爆炸一起腾起的火光;反而出现整个烟雾团非常奇异的贴着地面扩散的现象。那么在爆炸发生后,地面上大面积的黑烟把压爆反坦克地雷的那辆坦克全部包裹遮挡了视线,画面没有给出烟雾散尽后,压爆地雷坦克的最终结局。于是这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的谜团?就是这辆压发了地雷的坦克,是当即被完全炸毁了呢?还是只被炸断了履带?坦克里面的成员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这些问题,可能只有作战现场的人员最清楚。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却认为可以按照所知的武器性能,推断一下这种压上反坦克地雷之后的结局,大致可以判断坦克成员有多大的生还可能性。反坦克地雷这种武器,比坦克晚了2年出现。英国人在1916年,一战的索姆河战场上最早出人意料的推出了坦克这种突击性车辆,作为对手的德国方面一开始自然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英方的“水柜”可以抵抗重机枪和轻型火炮的直接打击。不过德国方面很快就发现,除了用高初速炮直接击毁坦克外,用地雷对付坦克似乎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于是在1918年发明了反坦克地雷。最早的反坦克地雷倒是很像现在的“路边炸弹”,是直接用现成的炮弹改造的,看到对手坦克接近到埋雷点,就用拉线把地雷引爆。可以炸毁当时外壳只有两三厘米厚的坦克。再后来才发明了直接靠压发引爆的专职反坦克地雷。到了二战中,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坦克已经占据了全部报废坦克的21%。而二战后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坦克高达60%以上。可见反坦克地雷的重要性。制式反坦克地雷和普通反步兵地雷的最大区别,第一在于其内部装炸药比较多。制式反坦克地雷的全重一般在8到15公斤,内部装药炸药在5到10公斤之间,多为黑索金和TNT各占一半的混合炸药。比大多数反步兵地雷只装几百克炸药多出不少。第二,反坦克地雷只有重压180公斤甚至300公斤以上才会引爆。人员踩上去基本是不会爆炸的。

实际上绝大多数实战证明,如果40吨级以上的主战坦克压上装药在5公斤左右的单发反坦克地雷。80%的情况下只能炸断一侧的履带,捎带部分炸毁坦克的行走轮;只看到冒黑烟没有任何坦克上的物体飞起来,那么就是只炸断了履带而已。坦克里面的成员还有很大的生还可能。而如果坦克压上的是内部装药10公斤的重型反坦克地雷,或者两枚串联在一起的装5公斤炸药的反坦克地雷,也就是爆炸的炸药到了10公斤以上;就有在炸断坦克履带的同时,还可能炸穿坦克的底板,里面的成员出现伤亡的概率就很高了。如果想把坦克炸得炮塔和车身分离。同时引起坦克内部的弹药殉爆。那么最好串联多枚反坦克地雷或者再加上2枚以上的155毫米炮弹,让同时起爆的高能炸药的总量超过20公斤,那么基本可以确保当即炸翻、炸毁任何主战坦克。成员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