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美元的无人机进口项目又要放鸽子?

无人机罕见的火了一把。不过平心而论,无人机用于现代作战,不论其概念、设计还是实践,都是超级大国引领的风气之先。从上个世纪末到目前的30年。超级大国的“全球鹰”和“捕食者”两种类型的无人机,可算是给全球都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全球鹰是战略侦察无人机,出场的机会不多;而捕食者则大量参与局部战争,出场的次数则不计其数。不论是外形还是作战方式,都是后来者重点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捕食者无人机属于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代号MQ系列,从MQ1一直到MQ9;长期被翻译成捕食者,后来也叫“收割者”或“死神”,意味着对地面目标有像死神的大镰刀一样的快速收割能力。其研发单位为超级大国的某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属于典型的查打一体先进无人机。到MQ9,已经升级为使用一台功率为900马力的涡桨发动机。

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早期使用活塞螺旋桨的MQ1的3倍。此外载弹量也更大,装备6个武器挂架,可搭载地狱火导弹和250公斤炸弹等中大型弹药。最大武器载量1360千克。在9000到1.5万米的高空以460公里以上的时速盘旋15个小时之久,航程可以超过6000公里。一般5000米就是对大多数地面高炮和轻型防空导弹免疫的高度。因此对不具备先进防空导弹的对手,MQ9型无人机可以开展长时间、一边倒的对地攻击。每架MQ9都配备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传感器操作员在地面控制站内实现作战操控。MQ9无人机飞行员虽然不是在空中亲自驾驶,但飞行员手中依旧操纵着控制杆,同样拥有开火权;还要观测天气,实施空中交通控制。因此这类高档无人机仍然需要资深战机飞行员“驾驶”。执行空中巡逻作战任务时,一般会出动4架飞机,由一个地面控制站和10名机组人员配合操控。

由于MQ9无人攻击机较强的性能和“战绩”,自然就有国外客户也想装备。比如南亚某国就曾经决心批量购买30架之多,单价也相当惊人,对外宣布是一亿美元一架;合同总金额高达30亿美元。这恐怕是在全球鹰之外,战术攻击型无人机卖到的全球最高价格。不过事情似乎有了新的变化。南亚的客户对这笔交易明显自己先犹豫了起来。给出的理由是,即使装备了这30架MQ9,也未必可以完全获得战区的控制权,因为他家空军的对手可不是只有AK47和单兵火箭筒的游击队。MQ9的攻击能力虽然很强,但是面对正规的野战防空仍然是很容易被当场击落的大靶子。在其他战场已经证明过这个事实。不过南亚客户对MQ9感兴趣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早就应该对这个系统的的优缺点有全面的评估,现在已经初步订立合同之后才说对其战场价值表示怀疑,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怎么看也没有多少说服力。

那么到底是什么真实的原因,让MQ9的这个南亚“大客户”开始打退堂鼓呢?其实早有先兆。就在几天前,同样是这个大客户,就主动解除了和半岛南方早期订立的价值30亿美元的野战防空系统的合同。这个早在2018年就确定的双方合约,包括了104辆K30型弹炮合一防空车辆,97辆弹药补给车,39辆指挥车,4928枚导弹以及17.2万枚炮弹。结果到2年后的今天,基本是一台也没落实。南亚客户要求降价,防空系统的供货方不同意,结果就是一拍两散。而具体到这次MQ9无人机的订单,倒是没有传出什么要求降价的声音,但是其价格怎么看也不是很正常。因为MQ9超级大国自用的采购价格才1890万美元一架。而南亚客户采购单价居然是1亿!这就是挂上纯金导弹也不至于多出8000万美元的差价。因此这个项目,未来肯定还有精彩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