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国陆军自称:在印太战场后勤面临巨大困难,没法与中国打仗!

2023-04-04 09:50 作者:包明说  | 我要投稿

美国陆军最近发布了一份简短的报告,一共只有9页纸。在这份报告中,美国陆军承认,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面临着很大的后勤问题。陆军的几名高官,包括陆军部长沃尔姆斯、未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雷尼、器材司令部副司令莫汗,都对后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这份报告还是这几名高官,对于美国陆军的后勤困难,没有讨论太多实质性的细节。比如说,美军到底打算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部署多少陆军部队,这些部队的编成是什么样的?在后勤上的需求有什么特点,等等。但是我们从这些人的发言中可以提取出几个要点。


首先是所谓有争议的后勤,按照美国方面的解释。这个概念指的是美国陆军很难把一支重装部队,在没有对手干扰的情况下,四平八稳地从某个后方基地,运送到前线的港口。

在对华战争的背景下,美国陆军如果想大规模增兵到中国周边,那么无非就是把目的地设置在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乃至于台湾岛。把大量陆军部署在菲律宾是没有意义的。这几个地理位置上的港口,都在解放军导弹的射程之内,加上反舰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解放军可以确保没有任何一艘美国运输船能顺利到港卸货,哪怕是用空运方式把人员部署到日本或者韩国,这些人也休想等来自己的重型装备和后勤物资,最后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第二个概念是地理和地形,莫汉说,“印太战区可能是我们最难维持的战斗,因为距离太远,而且有这么多海水”。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当年的伊拉克和今天的乌克兰,到美国本土都是远隔重洋。

美国陆军为什么不抱怨呢?这还是要回到上面的问题。当年的伊拉克并没有能力阻止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大量集结部队。今天的美国军火船停靠在德国,然后通过陆地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弹药,俄罗斯也没有办法。美国军方甚至有胆量用C17运输机直接降落到基辅,把火炮、远程弹药、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直接交到乌军手里。

所以。美国在对华战争当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是路途遥远或者是大海辽阔,而是解放军的远程远海攻击能力。


为了解决上面这两个问题,美国陆军正在想办法寻找新的后勤基地。莫汗说,每当美军增加一个额外的基地,对手就会多一份潜在的困境。听起来美国陆军还处在进攻的态势。然而前段时间,有国外军事爱好者绘制了一份地图,上面标注了美国在中国周边设置的大大小小军事基地,几乎对中国东部形成了密集的半包围圈。

这么多的基地还觉得不够用,那只能说明,美国陆军所面临的不是后勤基地数量不足问题,而是后勤基地不起作用,很容易被中国打掉。在这种情况下,莫汗再增加多少基地也是白搭。


最后一个概念或许还是有点价值。美国陆军后勤司令部的司令汉米尔顿上将提出,要建立精细化智能化的后勤体系,能够预测部队需求,实现精确物流,简化库存、准确交付。美国陆军曾经在一次融合项目实验中尝试了一种手段,就是采集战场上的实时数据,监控主战装备的运行情况,然后提前制定后勤和维护维修的方案。这种技术在F35战斗机身上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美国陆军现在很可能希望引入这个理念。改善自己的后勤能力。

从理论上说,如果能够实现这种精确后勤,就可以降低盲目性,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对战斗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信息化并不是拍脑袋就能够解决的,要想做到这种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后勤保障,不仅仅是后勤部门自己的保障资源要入网,还需要把陆军各种主战装备甚至是单兵装备,也完全数字化网络化。


需要采用很多类似于数字孪生之类的新技术和新手段,绝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因此,莫汗把美国陆军后勤能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后勤能力改善的时间周期,放宽到了2040年。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时间是有合理性的。可是按照美国自己发布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27年左右实现统一,最晚也不过是2034年。那么美国陆军这种拖到2040年的后勤能力提升,还赶得上趟吗?

美国陆军自称:在印太战场后勤面临巨大困难,没法与中国打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