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程——四川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经验
文|小Y / 凯程网课学员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学
我本科来自某不知名的二本师范院校。
初试成绩为375+(政治75+,英语一80+,教育学220+)。

与311教育学的爱恨情仇
专业课无疑是备考过程中花时间最长的、背得最辛苦的科目。我考的教育学统考311,是一个逐年“变态”式地增加难度的学科。
专业课我全程跟的是凯程的课,课程安排以及内容安排与讲解都很合理,课后答疑也很贴心,可冲!
我把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分为了四个阶段:
★ 打基础与初步背诵阶段
这一阶段我是21年春节后正式开始的。我开始学习的时候,课程已经更新到外教史法案部分了。
当时我一股脑地想要快一点赶上课程的进度,主要就是听课做笔记,却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复习,没有背诵大框架,也没有每日复盘,导致后面再次背诵时,在外教史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这一“惨痛经验”可以作为大家的反面案例。希望大家新课学习阶段能够及时复习当天的内容,一定要梳理好每本书的逻辑,掌握好学习内容的大框架。
在前期的背诵要求不需要定得太高,只需要记住大框架就可以啦,对细节内容要多次熟读,做到有印象。
如果在第一轮对自己要求太高的话,在多次的“记住了、想不起来了、记住了、又忘了”的循环中,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有师弟师妹们正在经历这种对自己的怀疑,请大家相信,这是一种普遍的状态。第一轮做好复盘与初步背诵即可!
★ 强化期间与深化背诵阶段
暑假就正式进入了强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进行更高阶问题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记忆负荷会更重,不只有基础知识的记忆,还有深化的内容。
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分别地记忆杜威与陶行知,更要提炼总结二者的相同点、不同点。
在第二阶段,我们会养成一系列分析问题的模式这一阶段的拓展将为第三阶段的答题训练打下基础。
比如面对一个教育问题或现象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入手,评析人物思想可以从“思想本身、先进性、局限性、启示”等方面入手等等。
背书无疑是每一个考研人,尤其是我们人文社科类考生必须面对的挑战。
首推回忆法背书,锻炼我们的记忆提取能力。有了第一轮大框架背诵的基础,我们在第二轮可以尝试不翻书,直接回忆内容。
我们回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讲课的形式说出来,也可以在草稿纸上回忆关键词,将完整的句子在脑海中过一遍。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没有死板的套路,可以灵活地使用。
比如我当时暑假在家复习,学习新课稍微复习之后,就开始对着家里的乌龟讲课,讲完之后再用草稿纸进行框架回忆。
个人私心是很喜欢用纸笔回忆的,可以模拟考试回忆提取知识的感觉,同时训练写字速度。
在这一阶段还要重视复盘的重要性,在晚上留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复盘,梳理一天学到的内容。
★ 模拟练习与车轮背诵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9月开学后到11月中旬,主要任务是学习做题的思路。
教育学311主要由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四种题型组成,我们可以先针对某一类题型进行专门训练,了解不同题型的答题要点以及答题篇幅。
不用着急做一整套的真题,每天要能够进行适量的做题训练,锻炼做题的逻辑性、思想性、书写排版与书写速度。 在这一阶段,背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我们做题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量,让知识在不断地记忆中变成我们自身的教育素养。
有了前面半年多的积累,这一阶段我们的背书速度会明显加快,但是总会有自己特别不容易记住的地方,这些点就是我们自身的难点,就需要格外重点注意、重点背诵。
同时,我们还要在更大的框架视野中去背诵内容,在开始一本书的背诵之前先理清楚整本书的逻辑结构以及脉络线索,
比如中外教史可以通过时间线索,再依据时间分为制度史和思想史;教育学原理可以从教育宏观到微观的结构来梳理内容;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根据研究的过程展开的。
★ 模拟考试与查漏补缺阶段
11月中下旬直到考前都是我们的第四阶段,除了继续背书以外还要进行2-3次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尽量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进行。通过模拟考试,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在考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时间不够、排版太丑、未正确理解题意等。
模拟考试的分数不重要,它就像是医生的检查,是来帮助诊断问题的。
模拟卷要进行复盘,根据模拟考试的情况进行恰当的修正调整,等到正式考试时,就会减少大部分易犯的问题,也能将自己的焦虑水平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最后阶段的背书也格外重要,但是和前面几个阶段有些不同。前面的阶段是随着知识的积累,书越背越厚,但最后一个阶段是将一本书变成一张纸,用较短的时间快速回忆,画出大框架并写出相应关键词。
这一阶段,我把模拟卷中多余的答题卡作为草稿纸,因为答题卡和平时使用的A4草稿纸的书写感觉有区别,这样可以让自己习惯答题卡的书写感觉,为正式考试作准备。

英语陪伴的漫长岁月
英语是我复习战线最长的一个科目,对它的学习从20年的冬天就开始了,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单词语法基础阶段、真题精翻阶段、阅读写作练习阶段、模考与持续练习阶段。
★ 单词语法基础阶段
单词语法永远都是英语学习的地基,建议在3月之前打好基础并在整个备考期间不断坚持积累。
在单词上,背单词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也和专业课一样需要不断地重复。
我主要用的是纸质单词书《恋恋有词》,结合不背单词APP,选择和纸质单词书相匹配的电子词典,形成了以纸质单词书背诵为主,在碎片化时间辅以相应的电子词典进行巩固的单词背诵策略。
在语法学习上,由于每个人基础不同,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基础弱一点的可以系统地学习田静老师的《句句真研》,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在真题中训练语法。推荐田静老师公众号,每天会发真题中的长难句进行分析。
★ 真题精翻阶段
真题是我们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后,我们可以尝试去翻译真题阅读,在精细地翻译中积累生词,训练长难句的分析,在草稿纸上将译文写出来。
这一过程会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对单词量的积累和长难句的练习十分有效。每天只需要精翻1篇文章,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大约半个月左右就能顺利读懂真题阅读,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 阅读写作练习阶段
这是英语复习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占了总分数的70%,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而得写作者阅读不会差”。
在阅读练习上,建议大家从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养成掐表做题的习惯,一篇阅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每天不需要练习太多,1篇就够了。
但是一定要在做完题后精读文章,做完题只是阅读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我将阅读练习总结为“四步法”:
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目;
精读文章,做到每个单词都认识(专业名词、地名了解即可,不用死磕),每个句子都会分析;
检查答案,精读后可以修改答案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答题思路;
再次阅读,整理重要词汇与写作句式。
在写作练习上,由于写作的要求比较高,练习也没有捷径,多读、多背、多写才是正道。
而且,我们不能将背作文的任务放在太晚,9、10月后记忆负荷特别重,到那时才开始背英语作文的话可能只能背固定的模板了,但是模板化严重的作文分数会低一个档次。
我更加建议大家暑期就开始每天花半个小时背英语作文,在9月之后尽量两天练习一篇作文,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写作模式(是模式喔,不是写作模板)。
★ 模考与持续练习阶段
与专业课相似,在11月、12月需要进行2-3次的模拟考。不建议额外购买英语模拟题,在练习过程中把近三年的英语真题留下来作为模考题即可。在模考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合理分配时间。 最后阶段,每天依旧要坚持阅读的练习。尽管这个时候已经做了2-3遍,但是真题依旧有意义,不仅需要选出正确答案,还要判断错误答案的错误之处。
更重要的是,在最后阶段保持节奏练习可以平稳我们的心态,保持做题的手感,帮助我们在正式考试中保持水平。

性价比之王——政治
政治是考研科目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科了,但是我们依旧需要给予它足够的重视。政治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刷题进阶阶段、C位阶段。
★ 基础阶段
政治可以不用开始太早,但是暑假一定要正式开始复习,在9月前要将所有基础内容系统学习一遍。主流老师的课都很不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选择。
由于政治的学科性质,在这一阶段可以将政治作为专业课和英语学习疲惫时的调节科目。
★ 刷题进阶阶段
9月后,政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每天可以按章节为自己制定刷题计划。我推荐大家使用刷题本,可以清晰地定位自己的错题并及时回顾错题知识点。
除了选择题,在10月后期还要注重分析题,摸索真题的答题方式,分析真题的解析以及答案的构成。
我推荐腿姐的技巧班,“点、默、析”的答案构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养成了这一套答案组织方式后,在第三阶段背“肖四”时,能看懂答案背后的逻辑从而减轻记忆负荷。
★ C位阶段
到了11月下旬以及12月,每天在政治上投入的时间显著增加。
各大主流老师都会总结一年以来的重要热点知识,对热点要深刻地把握并背诵,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地调用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背诵时,我们可以灵活地将教育学的背诵方法迁移过来,利用框架的方式整理知识,简化背诵的记忆负荷并且及时复习。还可以通过各大老师推出的语音带背,利用刷牙、走路等碎片化时间背诵。
在背诵过程中要不断训练答案的构成,跳出已有的“肖四”中的答案,按逻辑组成属于自己的答案。

写 在 最 后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在各科各阶段的学习方法,但我始终认为,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所谓心态好并不是完全的乐天派,毕竟这一路的压力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的。我们要允许自己“破防”,允许自己发泄情绪,但是,在发泄压力后还能够继续收拾情绪投入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心态好。 311教育学确实很难,最让人崩溃的可能是在一轮复一轮地背诵后,却感觉题目中还是用不上。但是要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正逐渐转化为我们自身的教育学素养。
最后,我们背的知识会融入进我们看教育问题乃至日常问题的“眼镜”,让我们带着教育学的眼光来看世界,这是除了考研分数以外,教育学带给我们的更重要的东西。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311很难,但是最后你会发现,311其实是带我们走上教育学历程的“引路人”。
这个过程是应试与热爱的融合,像加了各种料的咖啡,希望大家品得开心!

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程。希望来年的大家都能尽情享受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