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炳/炳哥】20年暨南大学国际贸易考研经验分享
持续了近一年半的20考研终于结束了,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我则是这几百万人中一战成硕的幸运儿。我报考的是暨南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最终以初试复试双第一的名次拟录取。我的初试总成绩是415分,其中数学134分,专业课129分,政治81分,英语71分。
回忆起考研这一年走过的路,想感谢的人真的太多,但是最想感谢的其实是自己,感谢自己曾经为自己的未来努力过,拼搏过;感谢自己没有被其他人的冷言冷语打倒过;感谢自己在前路迷茫的时候不曾放弃。所以今天我想和各位学弟学妹们分享我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备考经验,真心希望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亦是你金榜题名时,希望你们也可以为自己曾经的付出而骄傲!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专业课的经验。
关于用书:我的专业课官方参考书目是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但是前期不能直接看这两本书(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基础好的大佬请略过),要先看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打基础,然后再开始学习这两本书。在习题册的选择上除了炳哥的习题集还买了尹伯成的绿皮书和翔高的宏微观习题册。
关于老师:我是在5月初的时候开始复习专业课,并且一开始就报了炳哥的定向班,从5月份一直跟到了最后。因为我本科对于宏微观的学习不是很深入,所以刚开始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很容易抓不到重点,想自己做笔记还很容易最后变成抄书,毫无意义(尤其是经济学考研其实有很多小伙伴是跨考的,就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当时就很果断的报了炳哥的班,资料什么的也不用自己耗时间去一点点搜集,而且现在很多资料都是含金量不高的盗版,这种浪费我们宝贵时间的行为还是少做的哈!
关于具体复习经验:其实专业课之前就有很多小伙伴来问我到底怎么复习的,但我真的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方法,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跟着炳哥的课程安排,一步一步跟下来的,先是基础班再到暑期课以及后来的冲刺班和热点课等等,当然你课后是要自己去总结和吸收的,炳哥的讲义尤其是暑期课的讲义真的很精华,就一直反复反复看,把里面的知识都内化成自己的足够你去考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考试了,甚至说对于暨大803这样的考题暑期课的难度都有点高了。
但是要建立一种用高维打低维的思想,我们可以掌握更难的知识点去应对简单一点的考题,但是不能掌握平平的知识去应对拔高的考试。所以我自己的感受是前期你就跟着炳哥一点点的慢慢来,注重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题目也可以同步练习,等你经历了暑期课的升华之后做题目也更得心应手。我们学校是考选择、判断和计算的,所以我还买了尹伯成的绿皮书和翔高的宏微观习题册来练习,并且这种题目不能做一遍就完事了,要反复做,因为你可能过一段时间对于一些知识点就会遗忘,所以要及时靠刷题来巩固。
对于热点和一些论述性的题目,这个也不用急于在前期就开始背或者练,因为你知识水平没达到那个高度你自然也没办法说出那么多内容,而且后期炳哥也会出专门的热点课和简答论述课程的,也会提供背诵版的一些资料,所以不用担心这部分的复习。还是那句话,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只要认认真真跟着炳哥一步步的走下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说在给炳哥打广告,让大家都去报他的课,只是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毕竟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报班可以让我们一战成硕,那么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不是么?还有就是无论大家是不是报班,或者报的班好不好,最终的结果都是取决于你自己的,网课只是一个外因,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报了班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第二个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数学复习的经验。
关于用书:张宇带你学+660题+张宇十八讲+复习全书+1000题+杨超139题库+后期各种模拟卷。我在数学方面真的下了很大功夫,前期每天12个小时基本10个小时都在学数学 之后慢慢减到6个小时,所以就也做了很多练习题。我带你学是最开始2月份做的,紧接着是18讲和全书一起做(但是18将做了一遍就没再看了),全书我真的直到10月份才完全不看,前前后后做了4遍左右,数学题就是要反反复复做。之后做了1000题和139题库,做多了会发现有的题大同小异,后面就开始做真题和各种模拟卷了。
关于老师:最终选择杨超老师(沪江网校的)。其实我的数学还是换了蛮多老师的,最开始看了很多知名老师的视频选择了张宇,但是后期遇到了杨超老师觉得他真的是个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宝藏老师,果断跟超哥,我没有说宇哥不好,只是个人喜好。超哥是个会给你踏实感的老师,不会搞那些虚的但是你和他一步一个脚印学下来就是会很扎实,数学基本功多重要也不用我多说,可以说我数学能取得这样成绩和超哥分不开。
关于具体复习经验:我的数学备考是从1月末开始的,刚开始就看了基础阶段的视频和同济教材然后记笔记,每天做一点带你学的习题,这个阶段比较吃力因为刚开始学什么都不会。我在高数学大半之后就开始了线代,然后之后又做了18讲,那时候基本每天高数和线代各学一章,然后做相应的习题,不要贪多打好基础很重要。一直到3月份开学前我都是这样学的,三月份开学时候高数线代学的差不多了,概率也开始了一点点,开学之后我就开始做全书和660题的选择题,也是按章节做(每章学完可以停下来去吸收一下错题好好整理一下)。
这个时候概率也是以看视频记笔记为主,其他两科着重在习题上。到了5月基本全书也做了一遍,然后又加进了1000题,这个时候就是要做之前的错题了,每天反复按照章节去做错题,然后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反复去练。也可以再去看之前的视频来巩固,总之这个阶段属于知识大概了解了,关键要学会怎么去用去做题,所以刷题很重要!(我这个时候看强化视频啦)之前的状态一直到6月中下旬(因为基本功很重要,所以不要着急赶进度,要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比较扎实),加进了杨超的986习题册(那时候还没出139题库,21考生可以用139来替代986),继续重复之前做题、刷错题的步骤,千万不要眼高手低!!重要事情说三遍‼一直到8月中我都是这样度过的,然后各个章节没什么问题在这时候开始用真题把他们串起来。
这个时候可以做04年以前的真题,作用主要是帮助自己串联整个知识体系并且查漏补缺,在真题里发现的不足要赶快再回去攻克,而且这个时候做真题不用很着急,几天一套就可以了,当然同时还是要做之前的几本习题集。到了10月中旬我的真题基本都做完两遍了,就开始反复反复刷错题,千万不要觉得你刷过一遍就会了,一定要反复反复!!到了11月中旬各种模拟卷刷题班就出来了,我就开始做刷题班的题目以及各种模拟卷(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计时做了,我其实开始做历年真题时候就计时了)一直到考前都是做各种冲刺班押题班和模拟卷。其实数学真的就是要不断的做题,不断地找到那种感觉,不要眼高手低。再难的东西只要你不断重复也会变得容易。
接下来就是政治和英语的复习经验,因为这两个科目大家的差距不是很大,而且我的英语考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着重和大家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经验。
关于老师:我是在7月末、8月初的样子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对于政治我想和大家说不要听很多人说等到考前背一背就可以,毕竟每个人的复习效率和对于最终分数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我在最开始复习政治就是跟的腿姐(陆寓丰),腿姐我自认为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宝藏老师了,她可以把很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点讲的很简单易懂,而且在她的课堂上你也不会感到很无聊,整个逻辑框架都非常的清楚,对于我这种政治小白以及一听政治就想睡觉的人来说真的是很好很好了!还有就是腿姐的系列图书,包括刷题计划和考前模拟卷都是非常非常仿真的,含金量很高,不会把你的时间浪费在做一些根本不会考的题目上。总之,想做政治80+的研究生跟腿姐就对了!
关于用书:我是在还不知道腿姐的时候就买了肖秀荣的复习全书,看大家都买就买了,后来听了腿姐的课知道腿姐也有复习全书,但是因为内容出入都不是很大,就没有再买了。此外我还买了腿姐的刷题计划(俗称劝退计划,主要是练选择题),题目刚开始做真的错到你怀疑人生,但是做了几遍之后你会发现水平真的有所提升。在考前几个月买了腿姐的背诵手册,基本要被我翻烂了,可以看出我对他的爱了吧!再就是在考前一个月左右买的各种模拟卷,包括腿姐的、徐涛老师、肖秀荣老师的,关于模拟卷我觉得如果有精力的话,可以多买一个老师的来模拟,但是其他的资料就认准一个老师的风格就好了。
关于具体复习经验:我从8月初开始听腿姐的基础班的课程,先从马原开始的,然后是史纲,最后是毛中特,马原因为最开始学的时候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一旦入门就不会忘,所以大家可以先学这个,毛中特有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史纲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一般都是这个顺序。我当时在听课的同时会在复习全书上勾画和记录,没有专门的记笔记,而且我大概是9月中开始就陆续在拿着复习全书背学过的课程的知识点了,所以我后期再背考前冲刺手册的时候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有印象的,所以也会轻松一点。强化课程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做题了,反复做反复刷,就一直是这样的状态不断去重复。等到背诵手册出来就可以放弃复习全书,专心的背手册上的内容了,然后最后就是考前的冲刺班和模拟卷,这些只要跟着课程一步步来,然后认真反复的去背诵就没什么问题。关于大题的答题思路,这个我当时也是跟着腿姐的技巧课学的,听完课之后自己去练习,然后在自己定时间模拟考试,水平自己就上来了。
最后,就到了心灵鸡汤的时间了,我想和各位学弟学妹们说,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就只管前行,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只看你是否能坚持到那一刻!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去复习,只要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那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即使结果不如人意,当你回想起这一年的付出也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