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十):【学术讲座】同济张尚武教授——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理念与城规教育

特别声明:本文系UP主原创文章,现上传分享供大家品鉴。
第二场是来自同济大学的张尚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他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理念与城乡规划教育》。


1.城乡差距难以缩放,农村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也在扩大。
罗伯特·莫顿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俞强,弱者俞弱。它适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当然也包括规划设计专业。


我认为这种差距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连被缩放的空间也很难。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这也是为什么越往上走越就越可以接触到更多优势的资源和人脉,这是一种人才优势的集聚效应。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张图片,这是去年12月份在乌镇举行的互联网大会,图上是一群驰骋商界的大佬们。


大家熟知的雷军、马化腾、杨元庆、刘强东、王兴等人均赴宴,他们中的每个人无一不是商界的翘楚,至到有人晒出了他们的学历之后就更加惊讶了。

看了这张图之后你还会怀疑读书没有用吗?你会肤浅的认为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吗?实则不然!
相关研究机构早已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从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些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级董事长,他们当中84%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学校。
下图是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董事长毕业院校前10位图,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毕业于我国的重点高等院校。

这样一来,就更加有意思了,于是就可以说一说大家熟知的“二八定律”。


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有意思的是,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各个领域。比如20%的论坛作者发表了80%以上的精品文章,20%的公务员承担了80%以上的政府工作,20%用脖子以上赚钱 80%用脖子以下赚钱……
似乎有点扯远了,回到城乡差距这里来。
昨天的第九话中就提到了,人都离开了村子往城市里跑,乡村里面仅有的那些优势资源都被吸引走了,这种差距怎么不会被拉大?
这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大家都趋之若鹜般的往城市里面发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该怎样扭转这样的局面。
我认为应该从教育入手,从源头抓起。对我们的下一代和现在正在成长的青年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教育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宣扬正确的价值导向,任由异类的价值观横流于世的话,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礼乐崩坏,还很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我这么说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了,但这就是问题啊!
2.一些地区乡村衰落现象严重,年轻人大量流失。
这个点在之上一话中有过介绍和探讨,这里就不做复述。

3.城乡的双向流动,未来的农民是谁?
这个问题在我还没有进入大学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没想到多年以后还能从记忆中重拾这段记忆。
在我的中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农村老年人空巢化的情况,年轻人都出门外边闯荡,只留下了孩子和老人在家。
我是从农村长大的,我对这种感觉有种独特的感受。不禁思考,假如我们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新生代以后都迁至城市,那农村的土地怎么办?未来的农田谁来耕种?未来的农民又是谁?
而且,在农村还有一种不太好的价值导向。在长辈们看来,在农田劳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不再重复他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爸从小就给我灌输了这种的观念,甚至还半开玩笑式的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就给你买十头大水牛,过着每天放牛的生活。
综上所述可知,造成青年人大量流失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原因!
4.建设速度
这一点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一个词叫做“中国速度”。在官方的相关宣传中,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确实做到了高速高效率,远远领先于同行,傲立于世界之林,于是就有了“基建狂魔”这个称号。



但是质量的话,我们得先给它打上个问号。
读高中的时候,每周的政治课上,老师都会给我们播放一段由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
其中就报导了建筑速度和建筑质量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记得当时电视媒体频频曝光某某立交桥坍塌的工程事故新闻。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更加快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好比如之前曝光的碧桂园事件,这里我也不想做累述。
记得上一周在公司实习的时候,中午用餐期间,我们公司的一名一级构造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有些大公司(恒大)为了赶进度还会私刻公章,盖印后上报给政府部门进行审批。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马克思说过的那段著名的话: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果然,古人那句话没有说错。
孟子的“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名利真的很重要吗?没有钱的确不行,但花不完的钱又有何益?现在我只写到这里,往深处了说估计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白的。
5.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其次还有文化、生态等。
上周公司举行的例会中,孙教授(国家一级建筑师)特别指出乡村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
当然,除了产业还是不够的,它只能作为主导。还有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作为辅助。
但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去发展产业,怎样让资本下乡,怎样组织就业,怎样管理,怎样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此话到此结束,下一话分享本次开幕式中的最后一讲——湖南大学柳肃教授的主题汇报。
2018.7.30 午时 收笔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阅读UP的其它文章请关注个人公众号——【三炮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