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4.21.2 马歇尔计划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马歇尔计划[i]
马歇尔计划亦称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它是美国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奴役欧洲国家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都遭到了巨大的财政经济困难,美帝国主义就趁机用“贷款”和“援助”为诱饵,想进一步控制这些国家,把它们变成反CCCP的工具和美国过剩商品的销售市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演说,声称如果欧洲国家愿意的话,美国将以经济“援助”帮助它们的经济复兴。英法两国外长随即响应了这个号召,于同年6月17日至7月3日在巴黎召集各国开会商讨,并且也邀请CCCP参加。由于CCCP坚持主权独立和内政自主的原则,不愿意接受带有奴役性的“援助”,会议因之而破裂。接着英法外长又在7月12日在巴黎召集十六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ii]开会商谈。会议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同年9月向美国提出了所需美援的报告。1948年4月美国国会在削减美援数量的情况下正式通过了马歇尔计划,并且随即开始执行。
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和性质,CCCP外交部在1949年1月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宣言中就曾指出说:“马歇尔计划并非谋求促进欧洲国家的真正经济复兴,它只是一种把‘马歇尔化’的国家的政策与经济,服从于英美在欧洲建立霸权的狭隘自私和战略计划目的的工具”。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很明显地说明了这点,这个援助计划规定:要由美国代表团监督拨款用途,各受援国用款需经美国代表团批准;受援国不得生产与美国有竞争性的商品;美援货物的50%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答应供给美国各种战略物资;受援国要保护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权利以及分别和美国订立双边协定等等。
从马歇尔计划给予欧洲的商品构成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种“援助”并不是为了复兴欧洲的经济,而是为了推销自己的过剩商品。当时西欧国家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它们迫切需要拖拉机、肥料、车床和工厂设备等等生产资料,但是马歇尔计划给予它们发展工业的“援助”还不到美援总数的6%,而美国的yan草、奶粉、饮料和纺织品等等却充斥了欧洲国家的市场。
马歇尔计划带有军事的目的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1949年8月北大西洋公约开始实施以后,军事援助更大大地加强了。在美国的压力下,1949年的马歇尔化国家每年的军费已经超过六十亿美元,而马歇尔计划每年拨给的援助只有四十亿美元。1951年马歇尔计划下的拨款总数三十二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十一亿六千一百万美元,经济援助二十亿八千八百万美元,但是在美国的逼迫下,1951年这些国家的军费开支总数已将及八十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于1951年底提前六个月结束,以后就被赤裸裸的以“共同安全法”为名的军事援助所代替了。但是马歇尔计划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经济繁荣,西欧国家的财政经济仍然十分不稳定,支付逆差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日益贫困,这一切更使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和性质暴露无遗了。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78页。
[ii] 英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希腊、冰岛、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