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4.19.4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4、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i]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的学说,是导师的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一再地研究和论证了这一规律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跃进性,是必不可少的。”[ii]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带有不平衡性呢?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起着作用,资本家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日益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有些企业获得了胜利,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而另外有些企业却被击败,趋于衰落和灭亡;有些原来走在前边的企业现在落在了后边,又有些原来落后在后边的企业现在赶到了前边。这就是各个企业发展的不平衡。
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条件下,各个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并不是服从于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而是服从于利润的大小。哪个部门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资本便涌向那个部门,从而促进了该部门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在某一时期是这些部门起着重要作用,在另一时期却又是另一些新兴部门上升到重要地位。比如,在十九世纪中叶,重工业还不很发展,轻工业占着优势,而轻工业中又是棉花和羊毛的加工部门占统治地位。但以后,重工业部门发展起来,具有了决定的作用,轻工业则被排挤到第二位。这就是各个部门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是一些国家发展得比较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发展比较迟缓。一些国家走在前面,另一些国家则落在后面。落在后面的国家可以赶上来走在前面,走在前面的国家也可能被排挤而落在后面。这种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是与各个部门发展的不平衡相联系着的,因为各个工业部门负责的不平衡会改变各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实力对比关系。那些新兴的重要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获得重要地位,而那些仍以旧的工业部门为基础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会日益丧失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原有阵地。例如,1860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第一位的是英国,其次是法国。德国和美国当时还是刚刚走上世界舞台,但十年以后,美国超过了法国,再过十年以后,又超过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据了第一位。同时德国也超过了法国,占了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到二十世纪初,德国又超过了英国,跃居第二位。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帝国主义以前和帝国主义时代都起着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形式和意义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帝国主义以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一些国家按照进化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超过另外一些国家。由于当时地球上还存在着广阔的未被占领的地区,赶到前面来的国家,要扩充自己的领土,并不需要从原来走在前面的资本主义国家手里去夺取,因而不需要经过世界规模的军事冲突。
在帝国主义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垄断组织的统治和近代技术的急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大加强。垄断组织的形成,使巨型企业的迅速建立成为可能。技术的高度发展,又使那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的年轻的国家有可能迅速地、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后起的国家一开始就利用了最新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方法,不受大量旧的固定资本的束缚,因而能够飞跃地发展。另一方面,在那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于垄断组织统治的较早形成,从而也较早地产生了腐朽与停滞的趋势。资本输出又进一步加强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对比关系不断地迅速变化着。这种变化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原有划分情况不相适应,由于帝国主义时期世界领土已被分割完毕,后起的列强要想取得更多的领土,便只有通过军事冲突和战争来重新瓜分已被分割完毕的世界。这样便加深了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中的个别环节遭到削弱,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就有可能突破这条战线,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因此,导师说:“经济上政治上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iii]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意味着在不同的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条件及其成熟程度不同的。这种政治条件包括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阶级力量的对比情况、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程度、阶级斗争发展情况,无产阶级的觉悟水平,工人阶级对农民群众的领导能力等等。但这并不是说,在各个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条件的成熟程度同经济条件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即经济水平愈发达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条件越成熟。恰恰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在那些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反而不够成熟,这是由许多条件决定的,比如,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有着较强大的力量,这些国家剥削着全世界,并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来培养工人贵族,它对工人阶级的觉悟不能不有影响。而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它受着外国强大的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几重压迫和剥削,阶级矛盾表现得特别突出和尖锐,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却较早地成熟了,如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CN就是这样。
导师关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学说及其意义,已为实际生活所证实。但同时应该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形成为世界体系及其力量的日益强大,由于全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声浪的日益高涨,尽管新的世界战争的经济基础 帝国主义仍然存在,但新的大战已经不是不可避免的了。和平力量不仅具有了防止侵略战争的精神手段,而且具有了防止侵略战争的物质手段。
在谈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时,不能把它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问题混为一谈,不能认为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别的缩小和这些国家的日趋均衡会减弱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反对派都是这样认识问题的。由于反对派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便得出了一个不正确的结论:过去的发展不平衡比在帝国主义时代更厉害。不错,在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别是在缩小,但这正是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正因为落后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缩小了和先进国家间的差别而取得均衡,才造成了一些国家超过了另一些国家并将其排挤出市场的可能。如果各国永远保持着原有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一些国家永远走在前面,另一些国家永远走在后面,则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也就丧失作用了。发展的不平衡是指发展速度上的差别,而不是指发展水平上的绝对差距。因此,发展水平的均衡化不但不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相对立,相反地,均衡化正是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作用可能加强的背景和基础,是发展不平衡加强的条件之一。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51页。
[ii]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66页。
[iii]《列宁文选》,两卷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