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精装典藏版)推荐
编辑推荐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著制之一,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40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更花了他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小说假托明朝,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土,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坦荡的真儒贤人。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它继承了先秦诸子讽刺寓言的成果,对明代或同时代的粗浅长篇讽刺小说《西游记》《西游补》等,《聊斋志异》中的短篇讽刺小说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了继承,并大胆突破,成为真正的讽刺文学,“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出生于世代书香的大封建地主家庭。他的著作,除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外,今存《文木山房集》四卷和辑佚诗文三十多篇。另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诗说》七卷(一说八卷),尚有未成书的《史汉纪疑》,均已佚失不传。
前言/序言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著制之一,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有这样的评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至今看来,仍是准确的。
本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汉族,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该书中《范进中举》一文还被选入语文课本。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没有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虽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但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土,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坦荡的真儒贤人。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得到了吴敬梓热烈的赞美。
《儒林外史》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陈腐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评判士林,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时,吴敬梓能秉持公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进行讽刺,不虚美,不隐恶,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
吴敬梓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腐朽黑暗、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贪污官吏的卑劣丑恶刻画入木三分,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末世的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在它之前中国文学中就已经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著名的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而《儒林外史》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它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它与销后出现的《红楼梦》一起,构成我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高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