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台海外,美还从三个方面夹击中国,中方承受的压力,比想象中大
除了台湾问题以外,美国还计划从三方面来对中国进行夹击。现阶段中国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想象中更大,接下来中国该如何挺过这一难关呢?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也是连续不断。首先美国白宫已经批准了为台当局提供价值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甚至还计划将原本为乌克兰准备的军事援助抽调一部分转交给台当局,以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化岛内台军整体的战斗力,确保美国制定的“以台制华”战略顺利施行。然后美国总统拜登也在近日签署了所谓的“‘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实施法案”,这是首次“美台”以“完整结构”通过的一次贸易协定,等同于是美国将台湾地区视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对待,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对一中原则发起挑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政府此举也是在逐渐摆脱“对台模糊”战略,开始向“对台清晰”战略转变,属于美国一连串强化台海政策布局与策略运用的组成部分。最后就是民进党高层赖清德日前以过境的名义对美国进行窜访,期间他将会在纽约和旧金山与美国政客官员会晤,可以视为美国公然在对中国内政问题发起挑衅。

美国想要实现“以台制华”的战略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大陆的崛起和发展,消耗中方综合实力和经济潜力,从而确保美国可以继续对华保持绝对的优势,稳固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不过,也有不少媒体人士都认为,拜登政府持续对华“打台湾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自身实力不断衰退,而中国依旧保持强硬的发展势头,为了将很有可能实现对美国的全面反超,因此美国当前唯一可用的手段就是台湾问题了。毫不客气的说,这种说法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国固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如果以轻视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中美博弈的话,这很显然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截至到目前为止,美国依然还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且自身实力依然要领先于中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将中美博弈进行阶段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博弈初期的战略防守、博弈中期的战略僵持和博弈后期的战略反攻。现如今,中国就处于一个战略防守到僵持的过渡阶段。

诚然,在一些领域中国实现对美国的有效反制,但是对于美国国内的精英阶级而言,他们已经明确就打压和遏制中国达成了一致共识,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美国还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围堵打压行动,旨在彻底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第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出台限制政策,禁止减少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商品的依赖,通过减少出口市场规模等方式来间接削弱中国国内产业生产链的实力,迫使一些中国企业主动朝着美国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而第二方面则是全面扼杀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造力,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让中国始终处于制造业的初级阶段,成为为美西方国家服务的“世界工厂”。最后第三个方面则是联合盟友制定封锁圈,将产业和相关企业陆续从中国搬走,降低中国在全球产业生产链和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和重要性。

而从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发动的围堵战略正在慢慢开始生效。在过去上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对美出口商品总额同比去年降低了24%,如今墨西哥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中国的邻国越南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里,对美商品出口同比增加了40%,这也只是东南亚国家出口份额增大的一个缩影。尽管在短时间内美国还是无法摆脱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依赖,但是慢慢的美国会不断将这个数值降低,一旦达到美国心中的理想状态,那么美国也必然会联合其全球盟友对中国发动新一轮的攻势行动,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施压,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迫使中国对美国俯首称臣,放弃崛起的计划,因此在三年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压力要比过去10年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大。不过,我们也无须气馁,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既然如此迫切想要对中国进行围堵和打压,也说明了中国确实具备在未来挑战美国的资格和潜力。既然如此,咱们无需同美国保持对垒状态,只需要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以不变来应万变。等到实现和平崛起之后,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注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