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二十二)---连却两王
收复苏州之后,钱王任命嘉兴都将曹圭暂代为苏州制置使(解释一下制置使,一般为武官,掌管一州或者数州的军事),寻命为苏州刺史(刺史就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光化元年(898)闰十月,浙西再次政局动荡,婺州刺史王坛由于和东阳镇将王永有宿怨,相互攻伐,钱王以年前淮南安仁义曾有袭扰当地,希望他俩能够罢兵讲和,让民众休养生息。王坛由于自己占尽优势,于是拒绝接受钱王的命令。而与此同时,衢州刺史陈岌暗地里与杨行密勾结,想要举城投降。其实从后世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投降淮南很是得不偿失,淮南自杨行密死后政局更迭远没有两浙平稳。杨郡王的后人也远不及钱王之后,可惜他这十国第一人的名号。
婺州衢州两地先后反叛,自然是要出兵征讨,一旦出兵就少不得要顾全武将军出马。就在同年十一月,淮南方面突然派来信使,释放了之前被俘获的大将成及。钱王这边自然投桃报李,释放了关押的魏约等将领。
转过年来,光化二年(899)正月,顾将军的部队和陈岌的人马在龙丘(今浙江衢州市龙游县)遭遇,轻松击败对方。婺州(金华)的王坛一看大军压境,连忙派出信使向自己的新主子杨郡王求援。淮南方面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当月就由将领康儒领兵前往东阳,两浙方面就有方密、罗聚等人兵进义乌、兰溪。双方于是就在婺州境内安营扎寨,展开对峙。

同年,中央下旨改钱王本县临安县石镜乡为广义乡,临水里为勋贵里,所居安众营为衣锦营,杜棱等属下一百二十人都加了个称号为赞忠去伪功臣。钱王则是多了个职位两浙行军司马(行军司马主要就是协理军务,相当于参谋长)。七月之时,淮南方面派出使者潜入重兵包围的衢州城,虽然被两浙军发现并且斩杀数人,但是他们还是带走了象征权力的衢州刺史印信以及地图户籍名册。
光化三年(900)正月,淮南军在康儒的率领下发动对婺州的攻势,两浙军早有准备,先是在轩渚获胜,再进一步切断了淮南军的粮道。断粮的淮南人士气低迷,康儒见势不妙丢下大军,从清溪逃往徽州(今安徽黄山)。轩渚和清溪两个地名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最后在《严州图经》里找到出处:轩渚在淳安县东五十一里,清溪也在当地。严州也就是睦州,现今位置就是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

五月之时,昭宗皇帝再次遣中使到杭州,加封钱王为南康郡王,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钱王连忙上表推辞。十一月之时,京城长安发生兵变,刘季述与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等幽禁昭宗于问安宫,立德王李裕为帝,以昭宗为太上皇,遣使加封钱王为东安郡王。对于这些乱臣贼子的任命,钱王自然不会接受。
之后就在吴越备史中看见了一条记载“龙斗于浙江,因过于郛郭,坏庐舍,或吸居人,浮空而去,数里方坠,亦有死者。”第一反应龙斗是什么?联系全文,时间是秋八月,应该是龙卷风或者台风打到了钱塘江附近,损毁建筑,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五代乱世,不仅仅只是人祸,还亦有天灾。
那么接下来,婺州和衢州战事会如何发展?而中央兵变会怎样收场?请看下期---全武大意。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卷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七)
《吴越备史》(卷一)
《严州图经》